發布於 10月24日2018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本篇將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藉由回顧2010年五都選舉的得票情況,介紹「藍綠基本盤」的面貌。
第二,說明近年來臺灣政黨版圖呈現穩定的架構,「『藍綠基本盤』只有推移沒有崩解」如此二分法的線性思維占據著政治分析的主流市場。
最後,本篇將創建一個二維的認知模型來替換傳統的線性思維,運用「人口金字塔圖」來說明「藍綠基本盤」的崩解,並試圖運用新模型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選情。
「藍綠基本盤」的教科書:2010年五都選舉
臺灣歷屆選舉中哪一次最能充分表現藍綠基本盤?光是這個問題本身就會引起許多的論戰。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相較一般地方選舉投票率更高、也更具全面性的總統大選。
不過細數歷屆總統大選,從2004的「兩顆子彈」槍擊事件,到2008「馬英九旋風」、2016年「三度政黨輪替」的氛圍等影響,中間選民大幅擺盪的結果,導致總統大選皆開出極端票房,僅有2012年較為平和。
再者,相較地方層級的選舉,總統大選或多或少受制於外部勢力的影響,過高的投票率更是由「海漂」(華僑、臺僑、臺商)以及只在總統選舉投票的人口衝出來的,用總統盤來分析地方選舉的藍綠基本盤,將會出現明顯的偏差。幸好在中央與地方選舉取樣的兩難情況下,以2012總統大選為輔,2010年的五都選舉給了世人一次堪稱選舉教科書式的經典結果。
從表面上看,兩次選舉是間隔兩年,但實際上五都大選投票日為2010年11月27日,與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僅間隔一年又不滿兩個月。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臺灣的政治大環境並沒有大幅度的變化,讓兩次相隔甚近的選舉有了客觀比較的基礎。
這頭是重整旗鼓後來勢洶洶的民進黨,有效地凝聚不滿執政黨的聲浪;另一方面,國民黨雖在執政上有瑕疵,但受惠於兩岸紅利與執政資源、經濟選民與傳統組織票仍然可以有效掌握。當然,更不能不提及2010年選前之夜發生的「1126槍擊案」,一舉炒熱了選情並提高隔天地方選舉的投票率。於是,綠營氣勢如虹準備重返執政,藍營處於高檔盤整,難得勢均力敵的兩方,開出了近幾年來最標準的藍綠基本盤。
表一、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筆者自行整理繪製
兩次選舉最大的差別在於投票率(表一)。2012年投票率高於2010年,儘管由「海漂」與「經濟選民」衝高的投票率是促使藍綠得票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卻也令藍綠的得票結構更加清晰。
臺北市的藍綠比約莫是58:42,雙方有著15%以上的差距;
新北市藍綠比為53:47,差距約莫6%上下;
臺中市52對48,是五都中最接近五五波的局面;
臺南市則呈現明顯的四六開,綠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高雄市略顯複雜,考量2010年楊秋興倒戈,些微拉低綠營選票,藍綠比大約落在45:55,雙方有著10%的差距。
總體來說,藍營在北部有著極大優勢,而綠營則掌握了南部版圖,藍綠劃濁水溪而治,北藍南綠的格局十幾年來定型不變,唯有中部差距較小呈現五五波局面,藍營雖然稍占上風但較有可能被綠營翻轉,這也是每逢選舉藍綠齊聲高喊「決戰中臺灣」的由來。
藍綠基本盤的影響:兩大兩小的政黨格局
現階段臺灣的政治生態受制於總統、縣市長與立委選舉的遊戲規則,以及近十多年來所形成的藍綠格局,是不利於小黨發展的。某種程度上,上述這兩個因素也互為因果關係。為了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中求生存,小黨在選舉時不得不尋求與主流藍綠更明顯的差異化,通常是藉由更靠向政治光譜(統、獨)的兩端—也就是走向極端化—來獲取站上政治舞臺的機會。
然而,光譜的兩端畢竟是小眾市場,尋求差異化的缺點就是政治實力無法與藍綠兩大主流政黨比肩,致使選後通常淪為藍綠兩大黨的附庸,在光譜上的地位也容易被其他更極端的小黨挑戰,一旦選戰失利,就難以東山再起。現如今新黨淪為地方政黨,台聯則被時代力量所取代,難以重返往日榮景。
綜觀2000年以來的政黨格局,小黨在總統、縣市長級別的選舉中根本沾不上邊,若不考慮地方議員層級,唯一的政治舞臺只剩下國會席次。由於第五屆、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採複數選區制(一個選區選出2個或2個以上的當選人),相對有利小黨與無黨籍候選人當選,國會的政黨結構以兩大、一中、兩小的局面呈現。
除了無黨聯盟與無黨籍委員之外,所謂的泛藍分別是國民黨(大藍)、親民黨(中藍)、新黨(小藍),而泛綠由民進黨(大綠)及臺灣團結聯盟(小綠)組成,見下圖(表二)
表二、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筆者自行整理繪製
隨著立委選制的改變,「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實行讓國會的政黨結構又隨之一變。2008年第七屆立法委員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行,適逢藍營在總統選舉中以壓倒性的得票贏得選舉,導致綠營在立委選舉的當選席次大幅萎縮,甚至壓迫到無黨與小綠的生存空間,台聯於本屆的得票無法跨過最低政黨得票門檻,走向泡沫化的命運。
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持續實行與藍綠基本盤的固化,第八屆、第九屆國會的政黨結構趨於穩定,立委席次的變動只改變藍綠孰大孰小的現實,並不影響政黨的組成結構,就連新崛起的時代力量也不過是取代台聯的位置,臺灣政黨結構由兩大(大綠、大藍)兩小(小藍、小綠)組成的格局基本確立。由此可見,在「藍綠基本盤」的固化與夾殺之下,從總統、國會到直轄市長與縣市長,不利於小黨生存的遊戲規則,讓臺灣十多年來幾乎沒有第三勢力發展與茁壯的空間。
現實是如此的殘酷,「藍綠基本盤」在無形之中似乎成為觀察政治的必備視角與分析選舉的基本途徑,徹底占據了臺灣政治圈的主流思維,同時也限制住了各方從政者的認知模型。
於是乎,當2014年地方選舉破盤演出之際,眾多仍陷於基本盤思維的藍綠人士與社會觀察家皆流露不可置信之情。而時至今日,藍綠陣營對於2018九合一選舉的諸多誤判,仍可證明他們並未從2014年的變局中醒悟。接下來要進入本篇的重點,試著說明「藍綠基本盤」的式微,並幫助大家建立對於觀察與分析選舉的嶄新認知模型。
「藍綠基本盤」式微:世代盤的崛起
在系列專文上一篇《闢謠:年輕人不重要?》中提到,「戰後嬰兒潮第二代」如今已全數具有投票權。以及從2014年大選開始,年輕人的投票率不但大幅提高,政治影響力也隨之上升。與上一輩相比最大的不同,現今年輕族群幾乎無政黨忠誠度,擁有高度「選人不選黨」的傾向,自然不應當依循傳統藍綠基本盤的邏輯來分析年輕世代的投票選擇。
圖一、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庫〈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筆者自行整理繪製
上圖是依據內政部2018年8月臺灣地區人口資料所繪製而成的人口金字塔圖(圖一)。以此數據為基底,粗略地將金字塔圖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20~44歲的公民(紅線以下的部份),
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則是將45歲以上的公民以簡略的二分法分之(僅方便圖示、不帶入真實「藍綠基本盤」的數據)。
考量到年輕人中尚有一定比例的人口依循藍綠基本盤的政治觀,而45歲以上的人口也存在不少的中間選民,稍加調整並加以圖像概念化,以「世代盤」來調整「藍綠基本盤」後的「藍綠Plus盤」應如下圖所示:
圖二、「藍綠Plus盤」、筆者自行整理繪製
惟須注意,如此簡化的劃分是為了凸顯視覺形象,更方便於建構一個「二維式的認知模型」。加入縱向的年齡變量後,顯而易見過往藍綠分食大餅的選舉態勢已不復存在。年輕族群在政治行為上的獨立,造成基本盤面演化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論藍綠兩方在舊有的傳統世代如何消長,如此系統性的壓縮與改變讓原本「藍綠基本盤」的比例驟降。
藍:綠:年輕人,三分天下的時代到來
以臺北市為例,以往用「線性二分法」分析臺北市全齡域的藍綠基本盤是58對42,但若切換成「藍綠Plus盤」的視角來分析,以臺北市年輕人指數75%做調整,假設各年齡層投票率均等的情況下,藍:綠:年輕人的比值應是33:24:43。也就是說,「藍綠基本盤」的比重明顯下滑,如果繼續用58對42的基本盤來評估選情以及擬定選戰策略,那對錯估情勢的陣營來說,將面臨無情的政治災難。
那麼,占據關鍵多數的年輕族群會怎麼影響選情呢?目前可簡單歸納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自我膨脹型」,年輕族群在選戰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威脅藍綠雙方,選戰格局呈現「世代盤」侵蝕「藍綠基本盤」的局面。
第二種是「風往哪吹就往哪倒」的「尚書大人型」(風向型),受大環境一面倒的影響或是因候選人別具特色,年輕族群在選戰中明顯選擇一方支持,世代盤加上藍、綠其中之一,形成三分天下取其二的局面。
第三種則是「回歸型」,選戰中藍綠雙方的候選人皆不具備特殊形象與能力,沒能吸引年輕族群的關注,年輕人很可能維持低參與度並依循過往的「藍綠基本盤」投票,此時傳統的「藍綠基本盤」才相對具有參考價值。
回顧本篇,筆者先以2010年五都選舉簡述藍綠基本盤的樣貌,接著提到臺灣政黨結構的固化是選舉制度與「藍綠基本盤」相互形塑的產物,第三勢力與小黨沒有生存及發展的空間。
再者,線性二分法思維的藍綠基本盤,在崛起的年輕族群面前顯得老舊不堪,導入縱向年齡變量形成二維平面「藍綠Plus盤」,升級對選舉觀察的認知模型,才能以正確的姿勢,更接地氣的了解選舉情勢。
《大亨小傳》的作者費茲傑羅有一句名言:「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
具備多元認知信念的人可以在衝突信息中隨時獲得新知,不斷進步。而具有簡單認知信念的人一遇到衝突信息就感到困惑、挫敗、甚是不願面對。在這加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不必緬懷過去單靠一招就能行遍天下的美好時光,若不能在見識水平上自我迭代,最後恐怕難以跟上無情的時代潮流。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筆者將結合民調數據與人口金字塔圖,詳細的剖析三種「藍綠Plus盤」;分別是屬於「自我膨脹型」的臺北市長選情、逐步形成「風向型」的高雄市長選情、以及「回歸型」的臺中市長選情。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