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11月23日2018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這個女孩個子雖小,但清晰、創新的思維與堅定的眼神令人無法忽視,她是正在參選台北市議員的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徐巧芯。
就讀政大政治系及政研所,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積極參加學生會、觀選團關心公共事務,為性別議題發聲的她,後來更加入國民黨青年團,一路從專員做到總團長。台風穩健、口條清晰的徐巧芯在老氣沉沉的國民黨內部不但成為受到外界關注的「嬌點」,也先後被黨內有意推動改革的主席、天王們任用擔任發言人,更名列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
對於政治,她曾經不敢有太多期待,卻也在每次最艱難的時刻選擇勇敢。國民黨在2016年敗選後,她成立青年次團「草協聯盟」希望推動黨內改革,並同時創立行銷公司、擔任網路節目主持人等,不但在網路上擁有「巧芯巧芯得第一」的高聲量,也被外界廣泛視為國民黨人氣最高的新生代戰將。
雖然看似受到黨中央關愛栽培的高學歷政治菁英,實際上,從小就必須幫忙家裡早餐店生意的徐巧芯不但個性獨立、更深知民瘼與社會脈動。曾與她共事的人都有「做事認真細心,想法思維創新」的印象。許多人對她抱有期待,也有人認為她過於順遂。然而,能從毫無背景的早餐店女孩走到今天,徐巧芯有她的能耐與堅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會端給臺灣社會什麼樣的活力早餐,為停滯不前的國民黨帶來新世代的元氣。“
問:可否跟我們談談你/妳自己的出身背景與心路歷程?
徐:小時候是住在信義區,後來我們家是在松山區開早餐店,開了二十年。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在家裡打工,做早餐店非常的忙,經常都是邊哭邊做,所以我從小個性就很獨立。
我們家的省籍組合很特別,我爸爸是苗栗客家人,高中畢業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了,那個年代的人很早就會到台北工作了;我媽媽是台北人,外公是湖南老兵,所以其實我的省籍背景是非常多元的,有客家、外省,我的外婆是那種會聽日語老歌的那種,身分是在菸酒公賣局服務的公務員。從小我對政治的啟蒙就是,不喜歡聽到大家談誰是什麼省籍,因為我沒有什麼特定的歸屬感。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加入國民黨,最小的時候是因為,我大概在國小的時候,族群問題在台灣還蠻嚴重的,那個時候是陳水扁執政的時代,很多人會問你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我有點在社會上是格格不入的,我有點不喜歡去討論省籍,在當時對民進黨的印象就比較差一點。.
問:今年大選我們看到很多年輕的面孔,坐轎、抬轎與願意投票的都有,就妳的觀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年輕人越來越願意投身政治/公共事務?
徐:我覺得主要的是因為自己(年輕人)在政治領域裡面沒有真正的代表性,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政治人物好像比較偏重長輩的政策跟意見?答案很簡單:
在社會裡,身為候選人,在拉票的時候最好接觸的對象其實是長輩,不論在市場或鄰里活動,這些能夠接觸到、面對到去拉票的人都是長輩,甚至連在馬路上,長輩給你的回饋都是比較有效,而年輕人是冷漠的。當年輕人沒辦法成為集結起來的力量,進而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讓候選人覺得你是有選票的,當然久而久之他會覺得,與其去跟這群人對話,不如去跟最容易接觸的長輩對話,這些「長輩」等同「民意」。
這次慢慢有很多年輕人出來參選,就是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希望試試看:如果今天換成年輕人出來參選,會不會更能激發更多年輕朋友的熱情,願意一起投身公共事務?儘管只是出來投票。
你還是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是可以影響政策、影響選舉結果的其中一人,開始對政治是有感而不是冷漠,慢慢的,這些政治人物、候選人才會真正把年輕族群的意見視為民意,嘗試著去代表。
問:面對黨內與外界長期以來認為藍營新世代人才中空,妳有什麼看法?會否認為這正是自己要投身政治/出來競選的原因?
徐:這當然是我出來選的一個原因,在整個藍營裡並不是沒有年輕的人才,但是,第一,是有沒有機會讓大家歷練;第二,歷練之後有沒有機會能參與選舉。尤其是特別指那些「沒有家庭背景」的人才,因為有家族背景的人有自己的管道,可以很順暢在這個管道中的晉升,但如果是一般人的話,會覺得難度很高,久而久之,大家就不願意投入,也離年輕人越來越遠。
第二個原因是,之前國民黨長期執政,很多執政的包袱會讓年輕人產生抗拒,年輕人總是覺得他們是監督政府、檢討執政,這都是很好的。不過,國民黨執政了八年,就會流失很多年輕人對他們的支持與想法。
第三個原因是,在整個國民黨體系裡,不管是議員層級到立委層級,整體來說,在結構上面比較偏「老」一點。這整個文化、溝通的方式,跟年輕人享有的主導性其實也比較低,這也會使得來嘗試的年輕人覺得不適合,甚至失望,進而回去做其他的工作。
這幾個重點應該是為什麼國民黨內的年輕人會比較少的原因。對我來說,我很希望改變這件事,這是我參選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我參選過程的時候就做了很大的改變,比方說,我們的選舉,我們嘗試在大學裡找實習生,我們收到三十份很漂亮的履歷,再從中挑出了七位最適合的人選,他們都是在學生。
我們找他們來有提供勞健保,並符合所有勞基法的規定,我們教他們規劃活動、掃街拜票,我們讓他們真的在這個團隊裡有參與及發揮的空間,未來,如果進到市議會,我們會繼續執行這個計畫。今天這些實習生是第一批,未來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實習生,我們會定期聚會,如果未來他們在職場上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他們其實就可以有互動、互相媒合,進而建立更強的聯絡網,一起幫助年輕人。
這是我覺得傳統上大家比較不會去思考的是:在選舉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已經可以開始做了。我們去做了一個這樣的嘗試,就是希望國民黨在年輕人這塊能夠慢慢的增加它能夠扮演的角色。
問:黨中央或黨的系統有無給予年輕人資源或支持?用什麼樣的方式?妳覺得臺灣的選舉文化二十幾年來有改變嗎?如果有,你/妳採取什麼措施因應這樣的變化?
我們在每一個選擇上都是以勝選為前提,再加上一些創新的元素。
以勝選為前提的意思是説,我們不會做打高空的選戰。很多事情,比如做看板、公車廣告,這些傳統的宣傳我們還是會有,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勝選,可是我們的量會盡可能的減少,因為我們覺得不需要花這麼多錢。所以比如說有人他掛一百面,我們就掛十面,我們不會放棄跟選民互動的機會。
所以說,我們在每一次的選擇上面,都會再加上新的元素,這是這次選戰我們整個團隊很重要的方向。比如看板,我們就希望我們看板是具有設計性的、我們的標語是很清楚的,比如文宣我們也希望基本的美學能夠做到,比如競選總部成立的這個空間,我們也沒有選擇在店面裡面,或是辦傳統的競選喊「凍蒜」的活動,我們是帶他們一團一團小團的來參訪,我們沒有做任何的動員,除了黨部系統本來就會發送訊息給(黨部)常委、書記等等之外,我們本身沒有進行任何的動員。
今天(競選總部開幕)來的人數其實滿多的,我們覺得很感動,我們嘗試了一個新的方式。這些每一個新的方式加上一起,就是希望能夠建立成一場「新的選戰」,未來能夠更活化。因為我覺得良性競爭很重要,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松山信義區良性競爭的開始。
比如說,我們有做一個很有趣的:一般跑攤的時候通常一桌一桌,候選人會發小包的面紙,那一包面紙成本一元出頭,那一桌有十個人,所以如果是三十桌大家可以算一下值多少錢。後來我們發現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因為我家開早餐店,我很知道很多東西的價錢,我就買了以前家裡早餐店使用的餐巾紙,一包有八十抽,成本4.5元,我們再做自己的貼紙貼兩面,加起來就是成本五塊多,其實非常便宜,大概等於是五包面紙的錢,等於我們每一次跑攤都是省一半的費用,雖然可能只是省了好幾百塊,可是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不少。
這個創意被大家看到,最近我們看到其他候選人也開始跟我們做一模一樣的事,可是我不會覺得怎麼樣,會覺得這是良性競爭。
比方說,我們開始設計自己的衣服,像我身上這件衣服有好幾種顏色,我可以每天穿不同顏色的T shirt,我也不會忌諱它是什麼顏色,比方說這件是粉紅色,我還有黃色啊各種顏色都有。我們開始穿這件衣服.大概一個月之後,我們開始看到我們選區的其他候選人也開始設計自己的衣服,我也覺得這是良性的競爭。
怎麼樣透過自己增加創新,讓其他候選人也覺得自己需要更努力,他們更努力之後,我也覺得自己要更努力,一直不斷的良性競爭,最後受惠的其實是市民。否則如果大家都知道怎麼選都會上,那麼大家都不要努力,大家都套好招之後就可以很輕鬆、很隨便,這樣子不利的是全體市民,所以我希望每一次的創新都是在改變一點像這樣子的事情。
問:身為沒有資源的青年世代,投入競選到現在一定有很多不為外人道的辛苦與艱難,最困難或最有感觸的部份是什麼?
兩個部分,其實都是跟資源有關,資源就是「人」跟「錢」。
第一講到錢的部分,因為我們市議員第一次選是新人,沒有做過選民服務,甚至我們其實沒有公權力來做這些事情,加上看起來是清清白白,不會有人動歪腦筋到我們身上,不會給我們奇怪的投資,所以我們募款的對象都是正派的公司或是一般的普通人用小額捐款的方式。這樣長期累積下來我們的資源其實非常的少,這是一個在選舉來說很大的障礙。
平均一位候選人的選舉經費是八百萬,我是希望我們可以在三百萬左右就可以搞定一場選舉。因為我們講我的目標是第一次勝選,我們希望用別的方式找到一個折衷,這是資源的「錢」的部分。
做每一件事其實都要花錢,所以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精打細算,例如我們辦活動就不做大動員的活動,這樣其實換算下來會省很多,我們做各種文宣時,會去思考這些文宣品的用途,也可以省錢,就像我剛剛談的面紙就是這樣。
第二個部分就是人,因為我們是新人,重點是我們也不是「政治二代」,是否為政二代差很多,你只要是政二代,基本上在地方跑是很容易的。我呢,沒有。
我在去年十一月開始投入選戰,整整選了一整年。在前期的時候,我們松山信義區有七十四個里長,我們是一個一個去拜訪,這件事當然是是每個人都ㄧ定要做的,可是對我們來講,是以前從來沒見過的。但是如果你是政二代的話,這些人可能都是平常身邊認識的(編按:甚至從小看這些政二代長大…),其實在這部分就不用跟他們累積新的情感,或是讓他們相信你是可以的。
拜訪里長是其一,如何讓他們相信你這個年輕人夠努力、是值得被認同與支持的是其二,後者難度更高。就算大家覺得你這個年輕人不錯,願意多幫你一點忙,可是相對於家族是政治世家的人來說,那個真的是九牛一毛。因為這其實就是朋友,沒有什麼是非得力挺你到底不可的。
所以我們可能會有好人緣,但不見得會有那麼多人可以來幫忙。所以我們在組織動員上來說是沒辦法做到像現任議員這麼充足的。那我們在這件事上的思考點就變成是,「換一種方式思考」。
比方說,動員或許不是我們的長處,但我們可以透過創意的方式,吸引他們真的發自內心地來。像今天辦這個青年競選總部的成立,也來了幾百人,可是他們是分頭輪流來,都是自己搭公車、搭捷運自己找到這個地方來、自己出現。。
這件事情可能對其他市議員來講很難想像,因為別人辦一個活動就是整車的(遊覽車)一個揪一個,大家一起來,可是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我們就沒有用這樣的方式打。我們希望透過發揚我們的優勢來掩蓋我們的劣勢。那未來如果有機會進到市議會,我們也會繼續一步一步的耕耘,再慢慢建立起真的屬於自己的組織,而不是急就章。
問:近年來台灣選民的投票意願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趨勢下,妳覺得如何讓選民有意願出門投妳呢?
其實很難,我覺得「議員」沒有讓大家真的有這麼大的動力非投票不可,我覺得這個責任比較多是在市長身上,因為議員選舉選到最後,慢慢地在新聞上面反而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都要去報市長,市長報完也沒有可以報議員的新聞版面跟空間了。
所以其實對我來說,我們只能嘗試去製造一些議題,或是,比如說我們這次的標語是「選擇年輕」。那老一輩的、長輩發現他們應該要給年輕人一些機會,他們也會希望國民黨有一代接著一代的接班,這樣的感受其實在基層裡面很強烈,所以在這個狀況下,變成他們會願意出門參加活動甚至投票給我,我想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問:請談談妳所在的選區(縣市)的市長選情,妳對兩黨的主要候選人與市長選情有何看法?有沒有母雞帶小雞的效應?
徐:我覺得今年恐怕是比較沒有(母雞帶小雞的效應)。今年國民黨的台北市的選情還是非常的艱困,有時候母雞帶小雞會消耗到彼此的時間,所以我覺得小雞會讓出更多的時間,讓母雞盡量去找到更多的票源,那母雞也是體諒小雞,讓我們自己也去找到自己的票源。
比方一起拜票的時候,那個效果其實對小雞不一定是加分的,因為人太多大家都擠在一起。
可是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想法,我們大家分進合擊,去同時拉議員、拉市長的選票,全部拉在一起,我覺得最後的結果或許會是最好的,盡可能去極大化台北市願意支持國民黨和國民黨籍候選人的人,這點我覺得蠻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