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美、日、英、歐、加、澳、菲等所謂「民主友盟國家」的政府或國會,更是對台灣民眾以壓倒性多數否決民進黨政府提出的「大罷免」集體噤聲,以往盛讚「台灣民主強健(robust)、富有活力(vibrant)及成效(productive)」、「台灣是亞洲民主燈塔(beacon of democracy in Asia)」的溢美之辭不見了,恭賀台灣選民再度用手中選票「當家做主」的恭喜聲消失了,彷彿台灣民主只有符合他們的價值觀與戰略利益時才有被肯定的價值,否則只有報以令人尷尬的沉默。
熟悉國際現實的朋友,對這些西方國家不分政府、國會、黨派、媒體及智庫,一面倒地偏袒「親美抗中」的民進黨,應該都不感到意外。說穿了,當國際政治處於「無政府」狀態(anarchy),每個國家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動,是謂「現實主義」(realism)或「現實政治」(realpolitik)。如同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Franklin)曾公開宣稱:「(中南美)某國總統或許是個狗娘養的(son of a bxxch),但他還是我們美國的狗娘養的」。
承諾保障西方國家的在台利益:在野黨將在權責範圍內持續強化台灣的經濟韌性(economic resilience),確保「民主供應鏈」(supply chain of democracies)完整無缺(intact),支持以立法方式保障外資的智慧財產權、在野陣營執政的各地方政府將以具體方式協助外商因應緊急事態,絕不讓「外商外僑在出事時只能自求多福」。
顧長空:淺談在野黨在大罷免後的國際戰略溝通
7月26日針對24席國民黨區域立委及民眾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大罷免,以「25:0」的懸殊比數,宣告這場由所謂「公民團體」發動、執政的民進黨在背後支持的政治獵殺行動遭遇重大挫折。這項行動前後耗費將近一年,不僅拖延了台灣朝野在治國理政上的討論進程,更高度撕裂了台灣社會,可以說全民都是輸家,誰高興的起來?
況且726的大失敗,並不意味整場大罷免行動以潰敗作收。縱然罷免團體領袖曹興誠宣稱將8月23日罷免7席藍委的行動交給民進黨,彷彿對第二場清算在野黨立委的行動袖手旁觀,但好不容易因為罷團及民進黨囂張跋扈而被迫集結的反罷民意,仍有可能「一鼓作氣,再而衰」,不僅導致包括立法院副院長、潛在的台中市長接班人江啟臣等藍委意外落馬,也有可能讓同一天舉行的「核三廠延役公投」無法通過,因而給予執政的民進黨又一個拒絕核能的理由,導致台灣的能源危機雪上加霜。以上種種代表在野勢力沒有放鬆的空間。
相較於國內輿論在過去幾天熱烈討論的台灣內部政治發展,筆者此刻更想聚焦國際輿論是如何看待這場「大罷免大失敗」的政治行動,以及所謂「民主友盟國家」可能怎樣理解堅持走「抗中保台」路線的民進黨遭遇重大挫敗。
自從美中關係在2016年從合作轉向競爭,以及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爆發迄今,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敘事主調就從原本的「世界工廠」與「生意夥伴」,轉成「俄烏戰爭的關鍵推手(decisive enabler)」與「戰略對手(strategic adversary)」,連帶使這些媒體將台灣的政黨光譜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反中」(民進黨)vs.「親中」(國民黨及民眾黨),並且出現明顯偏頗前者的不公現象。具體事例包括西方主流媒體幾乎不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羈押近一年仍查無金流,以及集體無視本(2025)年4月26日在野勢力發動的「反綠共、戰獨裁」遊行等。
這些西方主流媒體在本次大罷免大失敗後,除《紐約時報》、BBC等部分媒體較深入整理整場罷免行動的脈絡並平衡報導朝野雙方的不同觀點外,仍有包括美聯社、彭博社、法新社、CNN、衛報等媒體的若干報導仍以「台灣選民支持親中(China-friendly)/傾中(pro-China)立委」為這場罷免失敗定調。這種不準確、不完整的報導方針,實不利於西方閱聽人全面理解台灣當前政局的發展。
至於美、日、英、歐、加、澳、菲等所謂「民主友盟國家」的政府或國會,更是對台灣民眾以壓倒性多數否決民進黨政府提出的「大罷免」集體噤聲,以往盛讚「台灣民主強健(robust)、富有活力(vibrant)及成效(productive)」、「台灣是亞洲民主燈塔(beacon of democracy in Asia)」的溢美之辭不見了,恭賀台灣選民再度用手中選票「當家做主」的恭喜聲消失了,彷彿台灣民主只有符合他們的價值觀與戰略利益時才有被肯定的價值,否則只有報以令人尷尬的沉默。
熟悉國際現實的朋友,對這些西方國家不分政府、國會、黨派、媒體及智庫,一面倒地偏袒「親美抗中」的民進黨,應該都不感到意外。說穿了,當國際政治處於「無政府」狀態(anarchy),每個國家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動,是謂「現實主義」(realism)或「現實政治」(realpolitik)。如同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Franklin)曾公開宣稱:「(中南美)某國總統或許是個狗娘養的(son of a bxxch),但他還是我們美國的狗娘養的」。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西方國家這麼偏袒民進黨,大罷免一樣大失敗,台灣人何必那麼在乎他們的看法?」,但他們忘了2020年總統大選前夕,美、澳等國如何聯手炮製出子虛烏有的「向心案」,利用一個來路不明的王立強,誣指無辜的中國籍商人向心夫婦為共諜,不僅嚴重傷害了向心夫婦的人權,也重創了當時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韓國瑜的聲勢。縱然事後司法還了向心夫婦清白,但台灣政府和檢調沒有給他們一個道歉、一絲補償,遑論還給韓國瑜及國民黨一個公道。除此之外,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年稍早以德國納粹「打著民主反民主」類比民進黨今時今日的作為時,立即招來德國在台協會等歐洲駐台機構以違反外交慣例的行為集體重批,也是西方國家對台灣在野黨不友善的又一例證。
毫不誇張地說,在上世紀80年代同情、支持台灣民主化的西方民主國家,今日幾乎已經成為默許甚至暗助民進黨新威權的夥伴。此一「新常態」(new normalcy)不僅是在野人士必須正視的,也是台灣所有不分黨派、族群,致力捍衛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人民所不能忽略的。
面對不友善但也不能忽視的西方陣營,台灣在野黨或許可以考慮用以下的方式,促進與他們的戰略溝通,盡量避免其成為民進黨威權的「新幫兇」及台灣民主深化的「攔路虎」:
結論:完善對外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s),走完政黨輪替的最後一哩路
本次藍白緊密合作,以接近60%的得票率,重挫民進黨的反動罷免,效果接近於成功推動全民對賴清德政府投下「不信任票」,可說這次勝利,結合本年稍早通過的財劃法、憲訴法及選罷法等修正案,已經為在野勢力聯手贏得2026年地方選舉、2028年總統及國會選舉打開大門。但在野勢力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抱持「行百里路半九十」的嚴肅心境,完善對外戰略溝通,降低西方強權國家對在野勢力取得台灣執政權的戒心,才能讓政黨輪替水到渠成。
《孫子兵法˙始計篇》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期待在野諸君勿忘往日教訓,真正做到精誠團結,齊心為台灣社會守住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撐起多元開放的白雲藍天。
*編按:
1.截至刊出前,已有其他外媒以更多元平衡的角度報導本起事件。
2.8月3日,支持罷免一方的領袖之一:網紅「閩南狼」上架新影片,揭露同為罷免方戰將的網紅「八炯」在罷免期間參考納粹徽飾設計罷免logo、宣稱要學習納粹的宣傳手段、致敬手勢及成立「衝鋒隊」以進行第三階段革命等,引發台灣各界譁然。部分網友前往曾批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民進黨若干作為比擬為納粹黨的「德國在台協會」臉書專頁,要求該駐台機構公開回應。
顧長空
海外政治評論者。更多 全球視野
【新共和場邊側記:燕入金華盪海波── 盧秀燕為何這樣提《國家七安》戰略?】
【NRR Editorial:Not the Next Weimar Republic: Why Eric Chu of KMT Made a Good Point and Should Not Be Silenced 新共和主筆室:不做下一個威瑪共和國──朱立倫為何不該被噤聲?】
【新共和主筆室:朱立倫提納粹有無道理?——五問德國在台協會,兼論部分藍營與國民黨之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