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晒圖:重構 國民黨的時代倡議》❂新書發表座談會
▎時間:民國114年10月12號(日)13:30入場 14:00開始 ▎地點:NuZONE展演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98號2樓
⇲ 新書發表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kR2eKWBSyabufki9 ⇲ 本書預購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pEoF7RZWgdyKcyp19
*備註:1.本單位保留修改與取消活動內容之權利。2.活動場地席次有限,請以收到Email、簡訊回覆通知為報名成功標準,當天憑報名成功通知信入場。
▎出書緣起:去年適逢中國國⺠黨創黨一百卅週年黨慶與黃埔建軍百年,《新共和通訊》開始構思編纂一本評論文集,邀集海內外跨世代、跨領域的論述者,共同重省國⺠黨與中華⺠國派的歷史軌跡、當代處境與未來方向。經過一年來的多方諮詢、構思籌備,催生出這本《藍晒圖》,在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百二十週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的2025年(民國114年)十月出版。
▎本書簡介:「諸君!奮起吧!下一任國民黨主席、關心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前途者不可不看的時代倡議!」
百卅年的建國政黨,卻三次錯失中央政權;深耕臺灣多年,卻撕不掉外來政黨標籤;逐步落實民主憲政,卻仍扛著威權獨裁罵名;戮力捍衛台海安全,卻總被抹為親中舔共。為何國民黨動輒得咎,難以爭取青年認同?其中重要關鍵,在國民黨論述的蒼白——
藍圖,能用以檢討過去缺陷;藍圖,能設計建構新的未來。
「新共和通訊」邀集海內外三十多名作者,以論述為光,照見傳統史觀的盲點,透析國民黨黨務運作的結構痛點,重繪國家定位與戰略方向,叩問其對世界與台灣的價值。
這是一組藍營的 X光診斷圖譜,也是重構國民黨未來的時代倡議。
▎作者群(依照章節順序排列):一、歷史與理念》吳展良 | 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杜心武 | 海外學者徐振國 | 東吳大學退休教授郭岱君 |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重探抗戰史》作者許劍虹 | 華美軍事史研究者張若彤 | 文史工作者、《如是二二八》作者楊維真 |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孝庭 |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曾柏文 | 論述工坊負責人
二、黨務與在地》李光儀 | 資深政治記者林泉忠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張智瑋 | 國民黨文傳會新媒體部前主任陳克威 | 國民黨組發會副主任委員李縉穎 | 國民黨新竹市黨部主委徐弘庭 | 台北市議員、國民黨中常委倬 壬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陳柏翰 | 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暨指定中常委鍾秀隽 | 民俗文化研究者、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江怡臻 |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牛煦庭 | 國民黨立法委員史勤勇 | 公共事務專案管理人
三、兩岸與世界》黃介正 |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林泉忠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蕭旭岑 |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施威全 | 前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寇健文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何 方 | 公共事務評論人揭 仲 |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董佳瑜 | 國民黨黨代表、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李厚穎 | 前國安會研究助理、紐約美商數據分析副總李可心 |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林中興 |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博士生
▎關於新共和 INTRO TO THE NEW ROC《新共和通訊》(New Republic Report)是由一群來自海內外的解嚴世代青年所成立的知識社群與論述陣地,並註冊於美國紐約的501(c)(3) NPO,活躍於兩岸、美國及世界各地。作為一個由青年學者與公共知識分子組成、認同中華⺠國理念並對國⺠黨懷抱期許的智庫平台,我們在全球各個角落與各個世代、地域、專業的前輩與夥伴們結伴前行,持續用行動關心中國國民黨的改革與中華民國的前途。
我們對於歷史有情懷與追索、對公共議題有經驗與興趣、對現實政治有批判與想像、對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的未來關係有新的願景。這是一份來自「新共和」的通訊。❂更多新共和:https://newrocreport.org/teamwork
我們對於歷史有情懷與追索、對公共議題有經驗與興趣、對現實政治有批判與想像、對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的未來關係有新的願景。這是一份來自「新共和」的通訊。
▎工作團隊發行人:《新共和通訊》|編輯統籌:論述工坊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媒體協助:CTI 中天電視
《藍晒圖:重構 國民黨的時代倡議》❂新書發表座談會
▎時間:民國114年10月12號(日)13:30入場 14:00開始
▎地點:NuZONE展演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98號2樓
⇲ 新書發表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kR2eKWBSyabufki9
⇲ 本書預購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pEoF7RZWgdyKcyp19
*備註:
1.本單位保留修改與取消活動內容之權利。
2.活動場地席次有限,請以收到Email、簡訊回覆通知為報名成功標準,當天憑報名成功通知信入場。
▎出書緣起:
去年適逢中國國⺠黨創黨一百卅週年黨慶與黃埔建軍百年,《新共和通訊》開始構思編纂一本評論文集,邀集海內外跨世代、跨領域的論述者,共同重省國⺠黨與中華⺠國派的歷史軌跡、當代處境與未來方向。經過一年來的多方諮詢、構思籌備,催生出這本《藍晒圖》,在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百二十週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的2025年(民國114年)十月出版。
▎本書簡介:
「諸君!奮起吧!下一任國民黨主席、關心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前途者不可不看的時代倡議!」
百卅年的建國政黨,卻三次錯失中央政權;深耕臺灣多年,卻撕不掉外來政黨標籤;
逐步落實民主憲政,卻仍扛著威權獨裁罵名;戮力捍衛台海安全,卻總被抹為親中舔共。
為何國民黨動輒得咎,難以爭取青年認同?其中重要關鍵,在國民黨論述的蒼白——
藍圖,能用以檢討過去缺陷;藍圖,能設計建構新的未來。
「新共和通訊」邀集海內外三十多名作者,以論述為光,照見傳統史觀的盲點,透析國民黨黨務運作的結構痛點,重繪國家定位與戰略方向,叩問其對世界與台灣的價值。
這是一組藍營的 X光診斷圖譜,也是重構國民黨未來的時代倡議。
▎作者群(依照章節順序排列):
一、歷史與理念》
吳展良 | 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杜心武 | 海外學者
徐振國 | 東吳大學退休教授
郭岱君 |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重探抗戰史》作者
許劍虹 | 華美軍事史研究者
張若彤 | 文史工作者、《如是二二八》作者
楊維真 |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孝庭 |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
曾柏文 | 論述工坊負責人
二、黨務與在地》
李光儀 | 資深政治記者
林泉忠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
張智瑋 | 國民黨文傳會新媒體部前主任
陳克威 | 國民黨組發會副主任委員
李縉穎 | 國民黨新竹市黨部主委
徐弘庭 | 台北市議員、國民黨中常委
倬 壬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陳柏翰 | 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暨指定中常委
鍾秀隽 | 民俗文化研究者、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江怡臻 |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
牛煦庭 | 國民黨立法委員
史勤勇 | 公共事務專案管理人
三、兩岸與世界》
黃介正 |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林泉忠 |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
蕭旭岑 |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
施威全 | 前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
寇健文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
何 方 | 公共事務評論人
揭 仲 |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董佳瑜 | 國民黨黨代表、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李厚穎 | 前國安會研究助理、紐約美商數據分析副總
李可心 |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林中興 |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博士生
▎關於新共和 INTRO TO THE NEW ROC
《新共和通訊》(New Republic Report)是由一群來自海內外的解嚴世代青年所成立的知識社群與論述陣地,並註冊於美國紐約的501(c)(3) NPO,活躍於兩岸、美國及世界各地。作為一個由青年學者與公共知識分子組成、認同中華⺠國理念並對國⺠黨懷抱期許的智庫平台,我們在全球各個角落與各個世代、地域、專業的前輩與夥伴們結伴前行,持續用行動關心中國國民黨的改革與中華民國的前途。
我們對於歷史有情懷與追索、對公共議題有經驗與興趣、對現實政治有批判與想像、
對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的未來關係有新的願景。這是一份來自「新共和」的通訊。
❂更多新共和:https://newrocreport.org/teamwork
我們對於歷史有情懷與追索、對公共議題有經驗與興趣、對現實政治有批判與想像、
對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的未來關係有新的願景。這是一份來自「新共和」的通訊。
▎工作團隊
發行人:《新共和通訊》|編輯統籌:論述工坊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媒體協助:CTI 中天電視
更多 全球視野
【林家興:台灣國防關鍵在預算之外的「3大隱憂」。】
【顧長空:淺談在野黨在大罷免後的國際戰略溝通。】
【新共和場邊側記:燕入金華盪海波── 盧秀燕為何這樣提《國家七安》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