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接受邀請,針對國民黨近期提出的兩岸新論述十要點提出簡評。
任何組織提出新策略,一定要對自身提出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筆者嘗試從這五大面向來拆解國民黨十要點,得到以下幾點觀察。但必須強調,這是筆者的主觀看法,不代表當前國民黨或投稿平台的意見:
不用筆者多做說明,讀者們當可發現這套論述不僅從目標到手段充滿妥協與矛盾,對若干重要詞彙的定義不清,更充斥著不符現實與不具可行性的主觀期待,充其量只是一份遲交多年的論文初稿,實非一個曾有光榮歷史的政黨所該交出的最終答卷。若姑且將台灣社會、美方及中共三者當成這份文稿的考官,除了美方可能給予及格以上的分數,台灣社會連給及格都很勉強,中共更是只會給個「死當」的低分。
(編按:國民黨表示這份確實只是改革委員會的初稿,會再繼續用兩個月的時間下基層與黨內溝通、修正。)
拿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政府來對比,更可以發現國民黨新論述的左支右絀。同樣以美方、台灣社會和中共三者為考官,相較於國民黨洋洋灑灑的十項要點,蔡英文的答卷上只寫著八個大字「漸進台獨,親美抗中」,目標、手段、對象,清清楚楚。美方當然給超高分,台灣社會也給了及格的六十分(以本次總統大選的兩黨候選人得票百分比換算),中共的給分縱使不是零分,也相去不遠。
換言之,蔡政府的兩岸答卷是「一位考官很滿意,一位考官算滿意,一位考官很不滿意」;國民黨的答卷則是「一位考官算滿意,一位考官不太滿意,一位考官不滿意」,國民黨費了那麼大的功夫,考試還是輸給了坐在隔壁的蔡同學。
只要在學校上過學的朋友,都知道「留校晚自習」或「下課去補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比較高的分數、得比較好的名次。國民黨這次醞釀數月的成績單,分數沒有增長、名次沒有進步,本來該進步的科目(對美關係、台灣社會的印象分數)沒有增長太多,倒是以前考高分的科目(兩岸關係)大幅退步,讓人只能掩卷嘆息。
回到這份文稿本身,筆者想進一步請國民黨中央回答下面幾個問題:一、「中華民國」是什麼:
綜觀整份文稿,「中華民國」四個字,以及「中華民國憲法」、「主權」這些詞彙頻繁出現,不管文句通不通順都來上一段,可是卻通篇迴避「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為何」此一關鍵問題。如果「中華民國」只是台澎金馬及附屬島嶼這個政治實體的名稱,那無異於「獨台」/「華獨」。相較於蔡政府迄今除了自創「中華民國台灣」,往中華民國的論述靠近,給予人穩重、不躁進的印象外,還加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暗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儼然搖身一變承襲過往正藍路線。國民黨在被逐漸擠壓到邊緣甚至紅統光譜的印象下,忽略重申此點的重要性,反而不停要中共「尊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並加碼要求中共先「恢復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合理地位,讓台灣人民像大陸人民一樣,享有參與國際組織的完整權利」。這不只是強人所難,更是痴人說夢。
二、「民主自由」為了誰:
國民黨賴以創建的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迄今仍是世界主流,也應被列入該黨的資產清單。而「民權主義」在求整體中華民族的民主自由,也是國民黨迄今還能感召海內外志士和友人的關鍵元素。但在這份文稿中,「民權主義」對全球華人的關照不見了,對香港議題及中共政改僅輕輕一筆帶過。要求兩岸簽署「人權協議」,卻概念含糊雜沓,或許是受限於篇幅,說不清這份協議的適用範圍、對象、目的為何,殊為可惜。三、美國就是鐵板一塊?
四、當中共是「盤仔」?
結論:批評容易,建議甚難,那我們就給些建議吧!
或許有讀者認為,筆者對處境艱難的國民黨太過苛刻,「你行那你上」。的確,如果只是批評,卻拿不出自己的方法,不是一位有建設性的評論者。以下,筆者嘗試在國民黨新兩岸論述這帖藥方中加上幾味配方,求教於各路方家:
(編按:此中國應為中華民國,或是一個「大屋頂」之下的整個中國,各方有不同看法,作者此處之意應是偏向後者。)
最後,《中華民國憲法》仍然是相關各方利益最大的交集所在,只要踩穩這個立場,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就有了寬廣、可行的操作空間。國民黨人不必為了海內外對最初始改革方案的批評而感到灰心喪志,更應該藉著各方積極參與討論的良好機會,找出不可放棄的核心理念,從而重獲在台灣政壇、全球華人,乃至國際社會安身立命的關鍵價值
很榮幸接受邀請,針對國民黨近期提出的兩岸新論述十要點提出簡評。
任何組織提出新策略,一定要對自身提出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筆者嘗試從這五大面向來拆解國民黨十要點,得到以下幾點觀察。但必須強調,這是筆者的主觀看法,不代表當前國民黨或投稿平台的意見:
(1).過去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上的共同政治基礎不復存在。縱使中共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換回來的只能是「各自表述『一中』的九二共識」。
(2).縱使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的交流只能限縮在經貿領域。
(3).針對中共「制度化兩岸關係」的期待,給予「訂立海峽兩岸意外防止機制和行為準則」的回應。
(4).放棄以「統一」做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終極選項,要求兩岸「打破統獨僵局,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
(5.)清算過去國民黨辦理兩岸交流的人脈網絡,以「從兩岸交流中獲個人私利」的多寡作為取捨的標準,要獲益就別參政,排除為私利而非公利者。
不用筆者多做說明,讀者們當可發現這套論述不僅從目標到手段充滿妥協與矛盾,對若干重要詞彙的定義不清,更充斥著不符現實與不具可行性的主觀期待,充其量只是一份遲交多年的論文初稿,實非一個曾有光榮歷史的政黨所該交出的最終答卷。若姑且將台灣社會、美方及中共三者當成這份文稿的考官,除了美方可能給予及格以上的分數,台灣社會連給及格都很勉強,中共更是只會給個「死當」的低分。
(編按:國民黨表示這份確實只是改革委員會的初稿,會再繼續用兩個月的時間下基層與黨內溝通、修正。)
拿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政府來對比,更可以發現國民黨新論述的左支右絀。同樣以美方、台灣社會和中共三者為考官,相較於國民黨洋洋灑灑的十項要點,蔡英文的答卷上只寫著八個大字「漸進台獨,親美抗中」,目標、手段、對象,清清楚楚。美方當然給超高分,台灣社會也給了及格的六十分(以本次總統大選的兩黨候選人得票百分比換算),中共的給分縱使不是零分,也相去不遠。
換言之,蔡政府的兩岸答卷是「一位考官很滿意,一位考官算滿意,一位考官很不滿意」;國民黨的答卷則是「一位考官算滿意,一位考官不太滿意,一位考官不滿意」,國民黨費了那麼大的功夫,考試還是輸給了坐在隔壁的蔡同學。
只要在學校上過學的朋友,都知道「留校晚自習」或「下課去補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比較高的分數、得比較好的名次。國民黨這次醞釀數月的成績單,分數沒有增長、名次沒有進步,本來該進步的科目(對美關係、台灣社會的印象分數)沒有增長太多,倒是以前考高分的科目(兩岸關係)大幅退步,讓人只能掩卷嘆息。
回到這份文稿本身,筆者想進一步請國民黨中央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一、「中華民國」是什麼:
綜觀整份文稿,「中華民國」四個字,以及「中華民國憲法」、「主權」這些詞彙頻繁出現,不管文句通不通順都來上一段,可是卻通篇迴避「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為何」此一關鍵問題。如果「中華民國」只是台澎金馬及附屬島嶼這個政治實體的名稱,那無異於「獨台」/「華獨」。相較於蔡政府迄今除了自創「中華民國台灣」,往中華民國的論述靠近,給予人穩重、不躁進的印象外,還加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暗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儼然搖身一變承襲過往正藍路線。國民黨在被逐漸擠壓到邊緣甚至紅統光譜的印象下,忽略重申此點的重要性,反而不停要中共「尊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並加碼要求中共先「恢復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合理地位,讓台灣人民像大陸人民一樣,享有參與國際組織的完整權利」。這不只是強人所難,更是痴人說夢。
二、「民主自由」為了誰:
國民黨賴以創建的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迄今仍是世界主流,也應被列入該黨的資產清單。而「民權主義」在求整體中華民族的民主自由,也是國民黨迄今還能感召海內外志士和友人的關鍵元素。但在這份文稿中,「民權主義」對全球華人的關照不見了,對香港議題及中共政改僅輕輕一筆帶過。要求兩岸簽署「人權協議」,卻概念含糊雜沓,或許是受限於篇幅,說不清這份協議的適用範圍、對象、目的為何,殊為可惜。
三、美國就是鐵板一塊?
簡言之,面對已深深鑲嵌在多邊機制、全球話語權不斷增長的中共政權,民主黨仍傾向循多邊機制與其互動,以共同處理重要的全球與區域議題,並管控彼此間之分歧。這樣的立場,從「中國不是敵人(China is not an Enemy)」及「美中共同拯救全球生命(Saving Lives in U.S.,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這兩封廣獲民主黨外交策士及前政務官連署的公開信,可見一斑。
四、當中共是「盤仔」?
氣若遊絲的國民黨竟希冀在兩岸政治基礎不復存在、兩岸協商管道仍舊關閉的現實下,要求中共一舉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允許中華民國重新成為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會員國。如果僅是表明立場,尚能理解。但如果是認真地訴求這些目標,上述要求如果是可以透過如此簡便方式辦到,民進黨政府會不這麼做?甚至馬英九前總統也不知道該這麼做?是否太低估中共、民進黨以及同黨前元首團隊的兩岸思考?
結論:批評容易,建議甚難,那我們就給些建議吧!
或許有讀者認為,筆者對處境艱難的國民黨太過苛刻,「你行那你上」。的確,如果只是批評,卻拿不出自己的方法,不是一位有建設性的評論者。以下,筆者嘗試在國民黨新兩岸論述這帖藥方中加上幾味配方,求教於各路方家:
(編按:此中國應為中華民國,或是一個「大屋頂」之下的整個中國,各方有不同看法,作者此處之意應是偏向後者。)
最後,《中華民國憲法》仍然是相關各方利益最大的交集所在,只要踩穩這個立場,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就有了寬廣、可行的操作空間。國民黨人不必為了海內外對最初始改革方案的批評而感到灰心喪志,更應該藉著各方積極參與討論的良好機會,找出不可放棄的核心理念,從而重獲在台灣政壇、全球華人,乃至國際社會安身立命的關鍵價值
卡桑德
海外政治評論者更多 兩岸關係
【周義鳴:當歐洲人提起「小中國的大麻煩」——國家認同不應模糊帶過。】
【李厚穎:與中共唱和?傷害正藍路線不利壯大中華民國。】
【李縉穎:朱立倫「愛台親美」的結構與契機——重塑2022戰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