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10月17日2018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世界各地的國人與僑胞剛熱烈慶祝完中華民國107年國慶,這也正是我們思考中華民國未來的好時機。
首先,我們慶祝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慶(10月10日),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那是10月1日),也不是「台灣共和國」國慶(此一國家並不存在,也不知道國慶在哪一天)。
歷經煎熬依然屹立的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
中華民國因為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成功,而在1912年的1月1日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辛亥革命到今天,正好一百零七年。這一百多年間,中華民國可以說是多災多難、風雨飄搖,曾經有袁世凱與溥儀先後想要稱帝或復辟、有各地軍閥割地稱王、有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佔領大半國土、有國共內戰塗炭生靈,乃至政府退守台灣,但是中華民國沒有滅亡。
中共與台獨的共識:消滅中華民國
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後,就宣稱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而台灣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統一台灣,也從來沒有統治過台澎金馬一天。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雖表承認或「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她們多半只是顧及後者的情面,並沒有因此完全切斷跟中華民國的往來。
另一方面,主張台灣獨立的人也經常宣稱中華民國已經死亡。他們基於各種原因,不喜歡中華民國,想要否定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其中比較激進的台獨人士,認為1949年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個「流亡政府」,沒有任何政治正當性,因此他們主張台灣必須透過公民投票方式,正式宣布獨立為「台灣共和國」,並制定一部全新的台灣國憲法,這就是目前各種獨派社團及民進黨「台獨黨綱」所追求的目標。
借殼務虛的「務實台獨」與追求一己迷夢的「激進台獨」
比較務實的台獨人士,雖然同樣厭惡中華民國的歷史背景及國號、國旗、國歌,但是為了贏得國內選舉及避免中共武力攻台,他們暫時勉強接受中華民國的國號及憲法,將所謂的「正名、制憲」延後到將來再說。但是,他們只有在萬不得已的場合(譬如國慶日)才會提到中華民國,否則一律以「台灣」或「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連參加國際運動比賽的「中華隊」,他們也改稱「台灣隊」。
更重要的是,他們採取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策略,而不是「台獨黨綱」的策略,直接宣稱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任何改變「台灣獨立」現狀的企圖,都必須經過公民投票。這樣一來,「中華民國」轉眼間就被掉包為「台灣」,雖然他們無法回答這個主權獨立的「台灣國」究竟是哪一年、經過什麼程序完成獨立的。
可以想見,他們心裡想的獨立絕不是1911或1912年,甚至也不是1949年,可是台灣究竟是何時變成獨立的呢?這個問題是務實台獨派最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也是「激進台獨派」無法接受「務實台獨派」的根本理由,因為對激進台獨派來講,台灣還沒有獨立建國。
我們仔細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消滅中華民國、有權利統一台灣」的說法,以及「台灣必須獨立建國、正名制憲」或「台灣已經完成獨立建國」的獨派說法,就知道這些都不是事實。
中共與台獨不願承認的事實,是臺灣最大的幸運,也是全球華人未來希望之所繫
事實是:創建於1912年的「中華民國」至今仍然以獨立自主的姿態存在於世,雖然她在1949年喪失了絕大部分領土的控制權,退縮到只能治理台澎金馬,也因此目前「中華民國」實質上等同於「台澎金馬」,但是她還是存在。何況金門、馬祖屬於福建省,不屬於台灣省。我們必須注意這個關鍵,才知道中華民國究竟涵蓋那些地方、代表什麼意義。
雖然從中共及台獨的角度看,中華民國都是他們的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但是中華民國卻是在台澎金馬上的國民、以及海外認同中華民國的僑民心中的真正祖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以及她在未來可能發揮的作用,並不因為她目前實質統治範圍的大小而有所消減。當越來越多人受到統獨兩派影響,而輕忽中華民國存在於今日與未來的意義時,我們更有責任指出她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講到中華民國的重要性,許多人會從「避免中共武力統一」的角度思考,認為只要台澎金馬還維持著中華民國的國號,就表示台灣沒有搞獨立,因此中共少了一個攻打台灣的藉口。這個考量當然有道理,但是只從工具論的角度思考,沒有真正了解中華民國本身的價值內涵,以及中華民國當前與未來可以對中國大陸產生的積極作用。
歷千年未有之變局,開中西兼容之新邦:中華民國的到共和之路
無論是1949之前、或是1949之後的中華民國,其實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發展意義。在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比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波、印度、泰國等等都更早成為共和國家(republic)。她代表著四萬萬中國人民對君主專制及帝國主義的反抗,努力要走出一條祖先從來沒有機會嘗試的共和之路。
她在傳統中國接觸西方文明並展開政治社會現代化的歷史變局中,以及對抗帝國殖民主義的奮戰中,歷經了許多摸索及犧牲,才擺脫了孫中山所說「次殖民地」的悲慘處境。包括廢除種種清朝時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二次大戰後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五強等,都是中華民國艱苦奮鬥的成果。
中華民國從大陸到台灣,依然書寫精彩歷史篇章
台灣時期的中華民國,雖然在統治幅員及人口上,無法與大陸時期相提並論,但是她同樣記載著在台澎金馬這塊土地上,有幾千萬人民對抗共產主義橫流、落實土地分配正義、追求自由民主體制、創造經濟發展奇蹟的珍貴歷史。如果與同時期世界上所有開發中國家相比,這個成就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當然,這段歷史並不是沒有錯誤與創傷,但是比起大陸時期的曲折發展,她已經從經驗中學到許多教訓,也證明了她的立國思想及努力方向大體正確。這個成就,是所有族群、所有政黨、所有世代所共同締造的歷史事實,不是任何人所能恣意壟斷或扭曲。
「另一個中國」:民主自由的小國小民,富而好禮的好國好民
相較於1949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過去一百多年來的成長經驗,無疑在許多方面都值得肯定與借鑒。中華民國採行的民生主義與自由市場經濟,顯然比共產主義及計劃經濟更能發揮民間活力,而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成為對岸默默學習的方略。中華民國對傳統中華文化的保存與發揚,孕育了一個相對精緻、醇厚、文明的現代社會,見證了講信修睦、崇禮尚義的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有機地與現代西方文明接軌、兼容並蓄。
而中華民國在民主政治與多元社會的追求上,更與大陸形成強烈對比,證明了華人並不是不能實行憲政民主。雖然目前的民主機制運作並非人人滿意,但是從人民對自由生活、多元社會、投票選舉的珍惜,就可以知道這仍然是一條比一黨專政、限制言論及結社自由的模式,要來得更吸引人的道路。如同美國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在10月4日於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的演說中所指出:
「America will always believe Taiwan’s embrace of democracy shows a better path for all the Chinese people.」
(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不畏浮雲遮望眼:堅守民主陣容,臺灣拒(被)統反獨的真正出路
在過去二十年多來,由於政治內耗、教改失誤、產業轉型不順等因素,中華民國的發展遇到瓶頸,而中國大陸則在改革開放成功、經濟高速成長、教育水準提升等因素下迅速崛起,不僅在許多方面趕上甚至超越台灣,其政經發展模式更對世界各國的民主制度與國際秩序形成強勁挑戰。在這種氛圍下,國內外有少數聲音開始出現,希望想要早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以便享有大國崛起的好處;另一方面,也有人想要加快台灣獨立的腳步,並更加一面倒依賴美國及日本的保護。然而,這兩種思考恐怕都不符合我國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真正利益。
急著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的人,其實不明白兩岸目前的心理差距有多大,不知道大陸內外仍有很多極不穩定的風險,如經濟成長趨緩、貧富差距懸殊、人權保障未盡完善…等等。過早的統一,只會喪失台灣在兩岸良性互動的激勵作用,也自動減少兩岸競爭談判的籌碼。
「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與重量,仍是今日各方不敢忽視的份量;消滅「中華民國」,對臺灣實際上百害而無一利。
事實上,放棄了「中華民國」去講統一,形同自行繳械再上戰場,其後果不言而喻。「中華民國」至少是中共不得不承認的民主共和「先行者」,是在歷史上具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似政治重量的對手;而「民國風」、「民國熱」的現象也說明了在大陸民間,中華民國仍足以激發許多對比效果及借鏡想像。如果我們自己放棄中華民國,對大陸當局來講,正是求之不得的談判利基ㄎ
另一方面,急著消滅「中華民國」而追求台獨的人,同樣不了解這是形同自廢武功、拋棄自己最珍貴的資產,且是撕裂臺灣社會最劇的做法。「中華民國」不僅代表著過往時代風雲的歷史積累,也是目前台灣社會歷經世代變遷後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否定掉中華民國,等於否定國家認同的根基,以及社會團結的基礎。
尤其部分極端的台獨人士,為了執意完成自己的台獨大業,用盡一切手段要「去中國化」,不僅試圖消滅「中華民國」,也想否認自己跟「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華人」「中國人」或「中國」有任何關聯。他們的做法,就是把所有這些概念都與「中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畫上等號,然後藉由操弄「仇視中共」,達到「仇視中華」及「仇視中國」的目的。
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只會葬送臺灣的安寧與兩岸的未來;
理智的務實思考態度,珍惜與珍重中華民國以此壯大臺灣。
然而,政治仇恨原本是負面陰暗的手段,刻意被戴上民族主義面具的政治仇恨更是最最凶險可怕的手段。如果這類偏執的操作得逞,宣布台獨之日,就會是台灣民族主義跟中國民族主義直接對撞之時,兩岸生靈塗炭的悲劇將無從倖免。
兩岸未來的發展,依然存在許多變數及可能性。但是無論從過去歷史的軌跡,或是現在能夠掌握的因素來看,好好維護「中華民國」可以說是最負責任、最明智的做法。只要我們珍惜中華民國的歷史資產、國旗國歌、憲政民主,我們就能在動亂的時局中維持住臺灣社會安定的基礎,並為將來保留最大的選擇空間。
鑑往知來,穩中求進。這或許是在歡慶中華民國107年生日之時,我們能用來祝賀她生日快樂的最佳「禮物」!
【周義鳴:當歐洲人提起「小中國的大麻煩」——國家認同不應模糊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