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是中華民國唯一的歐洲友邦。因為臺灣國際空間有限,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有丟不得邦交國的壓力,特別是唯一的歐洲友邦,更是檢視外交成績的重要指標。
依據《外交部駐外人員輪調作業要點》每位外交官駐地任期最長6年,如依工作需要,最多能再延長3年,不過至多不能超過9年。現在中華民國派在教廷的李世明大使,於2015年12月就任,即將在今(2021)年12月期滿。
另外,根據外交部1996年派戴瑞明大使駐教廷以來的紀錄,歷任駐教廷大使任期落在4至8年間。即便現任李大使因職務需求再延長駐地工作,至多也只能延長至2024年,下位駐教廷大使人選,實際上是現在就必須思考的事。
教廷一直希望促成與中共建交,藉以照顧廣大中國的一千萬天主教友。自中共改革開放以來,教廷屢派非正式訪團赴中國大陸洽與中共中央對話,然而均以失敗收場。直到1997年,中共首度提出與教廷建立外交關係的兩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必須與中華民國斷交」。
1999年教廷首次正面回應,當時教廷代表對國際媒體說,教廷與中共建交的問題「只是搬遷大使館的問題」,言下之意,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
其實,早在1940年代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過程,就曾經面對過兩個中國的麻煩。1942年教廷選擇與南京汪精衛政府建交,然而同年接受重慶蔣介石政府派任駐教廷公使,教廷在國際間擺平兩個中國的手腕,值得玩味。
1950年代以後,教廷也是最早在國際間主張「兩岸分屬兩個中國」的國家。1965年教宗保祿六世在聯合國演講,建議聯合國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時保有中華民國的會籍及權利,公開表述教廷對「兩個中國」政策的支持。
晚近20年來,「誰能遞交國書」則是兩岸爭奪與教廷外交關係的具體關鍵節點。因為對教廷的「兩個中國政策」來說,誰最能夠代表中國及中國教會是教廷的外交核心。
直到今日,中華民國還是以代表中國的名義,向教廷遞交國書。在全球多數國家承認中共代表中國的國際現況下,確實有不少教會人士認為,應該承認中共代表中國政府,正在教廷內部醞釀友好中共的勢力。所以,我們駐教廷大使輪調一事,不能輕忽,更不能怠慢。
至於教廷為什麼不能主動為臺灣大使更名,把中國大使的職位留給中共就好?筆者無法確認外交實務現場,我們的外交官是否有以臺灣為名,要求教廷為臺灣正名。但實際上從教廷外交慣例來說,教廷不會早於其他歐美國家承認一個新興國家的主權。
因為教廷位處義大利境內,教廷倘若陷入政治紛爭必將擴及義大利。因此,早在1929年義大利與教廷的拉特朗條約第24條就明定,教廷必須恪守政治中立以確保兩國的政治安定。所以,即便臺灣向教廷推行「正名運動」,在「臺灣」獲得歐美基督宗教國家普遍承認前,教廷恐怕也難以貿然行動為臺灣遂行正名。
言歸正傳,誰是下任大使,將會是維繫教廷與中華民國邦誼的關鍵。臺灣是否有符合教廷價值觀,且已經受到教廷高度重視的人才,足以堪任下屆駐教廷大使呢?事實上,陳建仁前副總統正是不二人選。
陳副總統伉儷為虔誠天主教徒,積極參與教會事務,在臺北聖家堂的大小活動及服務,都能見到陳副總統伉儷的身影,委身在教友間謙卑工作。
陳副總統不僅是公衛專家,更是教廷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 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騎士,今年7月30日更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為 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彰顯陳副總統在科學界及政治界的楷模表率。 中華民國想促進與教廷的外交關係,深化雙邊外交關係, 甚至為新冠肺炎疫情、貧富差距、環境保護、海洋保護、 勞工漁權等全球議題,共同促進世界改革, 陳副總統出任下屆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 實在為目前所能想像的最佳人選。
教廷是中華民國唯一的歐洲友邦。因為臺灣國際空間有限,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有丟不得邦交國的壓力,特別是唯一的歐洲友邦,更是檢視外交成績的重要指標。
依據《外交部駐外人員輪調作業要點》每位外交官駐地任期最長6年,如依工作需要,最多能再延長3年,不過至多不能超過9年。現在中華民國派在教廷的李世明大使,於2015年12月就任,即將在今(2021)年12月期滿。
另外,根據外交部1996年派戴瑞明大使駐教廷以來的紀錄,歷任駐教廷大使任期落在4至8年間。即便現任李大使因職務需求再延長駐地工作,至多也只能延長至2024年,下位駐教廷大使人選,實際上是現在就必須思考的事。
教廷一直希望促成與中共建交,藉以照顧廣大中國的一千萬天主教友。自中共改革開放以來,教廷屢派非正式訪團赴中國大陸洽與中共中央對話,然而均以失敗收場。直到1997年,中共首度提出與教廷建立外交關係的兩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必須與中華民國斷交」。
1999年教廷首次正面回應,當時教廷代表對國際媒體說,教廷與中共建交的問題「只是搬遷大使館的問題」,言下之意,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
其實,早在1940年代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過程,就曾經面對過兩個中國的麻煩。1942年教廷選擇與南京汪精衛政府建交,然而同年接受重慶蔣介石政府派任駐教廷公使,教廷在國際間擺平兩個中國的手腕,值得玩味。
1950年代以後,教廷也是最早在國際間主張「兩岸分屬兩個中國」的國家。1965年教宗保祿六世在聯合國演講,建議聯合國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時保有中華民國的會籍及權利,公開表述教廷對「兩個中國」政策的支持。
晚近20年來,「誰能遞交國書」則是兩岸爭奪與教廷外交關係的具體關鍵節點。因為對教廷的「兩個中國政策」來說,誰最能夠代表中國及中國教會是教廷的外交核心。
直到今日,中華民國還是以代表中國的名義,向教廷遞交國書。在全球多數國家承認中共代表中國的國際現況下,確實有不少教會人士認為,應該承認中共代表中國政府,正在教廷內部醞釀友好中共的勢力。所以,我們駐教廷大使輪調一事,不能輕忽,更不能怠慢。
至於教廷為什麼不能主動為臺灣大使更名,把中國大使的職位留給中共就好?筆者無法確認外交實務現場,我們的外交官是否有以臺灣為名,要求教廷為臺灣正名。但實際上從教廷外交慣例來說,教廷不會早於其他歐美國家承認一個新興國家的主權。
因為教廷位處義大利境內,教廷倘若陷入政治紛爭必將擴及義大利。因此,早在1929年義大利與教廷的拉特朗條約第24條就明定,教廷必須恪守政治中立以確保兩國的政治安定。所以,即便臺灣向教廷推行「正名運動」,在「臺灣」獲得歐美基督宗教國家普遍承認前,教廷恐怕也難以貿然行動為臺灣遂行正名。
言歸正傳,誰是下任大使,將會是維繫教廷與中華民國邦誼的關鍵。臺灣是否有符合教廷價值觀,且已經受到教廷高度重視的人才,足以堪任下屆駐教廷大使呢?
事實上,陳建仁前副總統正是不二人選。
陳副總統伉儷為虔誠天主教徒,積極參與教會事務,在臺北聖家堂的大小活動及服務,都能見到陳副總統伉儷的身影,委身在教友間謙卑工作。
陳副總統不僅是公衛專家,更是教廷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 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騎士,今年7月30日更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為 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彰顯陳副總統在科學界及政治界的楷模表率。 中華民國想促進與教廷的外交關係,深化雙邊外交關係, 甚至為新冠肺炎疫情、貧富差距、環境保護、海洋保護、 勞工漁權等全球議題,共同促進世界改革, 陳副總統出任下屆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 實在為目前所能想像的最佳人選。
周義鳴
衷願聖愛廣揚人間。政大東亞所碩士,專長教廷外交,著有多篇期刊論文包含TSSCI著作。更多 全球視野
【譯叢天下:來自台灣的國民黨代表勇闖華府/Politco】
【周義鳴:當歐洲人提起「小中國的大麻煩」——國家認同不應模糊帶過。】
【李縉穎:朱立倫「愛台親美」的結構與契機——重塑2022戰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