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之後,台灣方面首次被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籌委會邀請,到底是哪一年?
今天各界浮現不同說法,不同說法也帶有很多不同的定語──如「台灣第一次被籌委會(而非國會議員)邀請」、「有官方代表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還有「駐美代表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等,不一而足,大家爭得不亦樂乎,尚須一一辨析。
不過如果只是簡單的說「1979年之後,台灣有人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發生在今年」,那顯然是忘卻了並不久遠的過去。1979年之後,台灣方面有人第一次被邀請,恰恰就發生在1980年雷根當選之際。
從國史館所藏的檔案可以看到,邀請人是當年美國總統就職大典典禮委員會委員之一、唯一以宗教人士身分參讚籌辦事宜的班傑明‧阿姆斯壯(Ben L. Armstrong)。他也是當時全美宗教廣播電台協會的總裁,在保守派圈子中聲名赫赫。
雷根當選後,阿姆斯壯便在1980年11月通過台灣的中美基督教聯誼會執行長蔣一成,向1978年甫卸任的前總統嚴家淦遞出了邀請,邀請嚴家淦作為團長,率領一個共由12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1981年1月20日的雷根就職大典,和1月底在美舉行的宗教大會。同時,邀請信上,還如許多人討論的那樣稱,只要填上組團人員的官銜和姓名,典禮委員會就將隨後寄發正式的邀請函。
根據阿姆斯壯的來函,原本想要邀請的12名代表團成員中,還要包含蔣宋美齡。
然而,在1980年12月,嚴家淦向阿姆斯壯做出回信,以自己在台諸事繁冗為由,婉拒了邀請。至於這一拒絕出自誰的決策,從國史館這份典藏號006-010904-00001-003的檔案中,並未述及。
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對台北的國府當局來說,可謂委曲求全,歷經波折。
這個團雖然最後不是由嚴家淦領銜,但是仍由高級別的政治人物組成,包括時任台灣省主席林洋港、國民黨祕書長蔣彥士、台北市長李登輝等,以及當時在美的1979年斷交後首任駐美代表夏功權,和1979年之前台北駐華府的最後一任大使沈劍虹等。
而這樁試圖在台北與華盛頓斷交後扳回一城的突擊,背後另有一關鍵人物,即華府說客中當年的親台派代表陳香梅。她也通過參議院的關係,向台灣發出邀請。
根據陳香梅悼念蔣彥士的憶舊文章稱,她當時為蔣彥士、夏功權和沈劍虹爭取到貴賓席第一排,正對著宣誓台的顯要位置。作為觀禮團領銜者的蔣彥士,更是在典禮的前兩天就到了華盛頓,興奮之情溢於行。陳香梅說,在自己的住處水門大廈,她親自將入場券和就職典禮當晚的舞會門票交給了蔣彥士和當時的台北駐美代表夏功權。
然而,聞訊後的北京第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則即刻趕到候任副總統、之前曾在北京擔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處主任的老布希官邸抗議。居間安排這場會面的李潔明回憶,老布希聽完柴澤民的抗議後,便要求舊部李潔明出手「搞定」這件事,方法主要是向台北施壓。
最後,雖然已備妥大禮服的高級別代表──蔣彥士、林洋港、李登輝等都沒有真正出席,蔣彥士還為了顧慮兩方的面子,以感冒為由到華盛頓的一家醫院住了兩天。而最終代表台灣方面出席的,則只有夏功權和沈劍虹兩對夫婦,座位也降調到一般賓客區。
根據李潔明回憶錄的說法(頁210-211),這樣的安排,使一場外交尷尬場面總算避免掉。陳香梅的回憶文章裡(傳記文學第37卷第二期,頁58)則說的委婉,沒有指名道姓李潔明和即將上台的雷根團隊的施壓,只說「為了怕有後遺症、怕美國國務院找麻煩」,最後蔣彥士向陳香梅提出了自己不參加的選項。
另據大陸前外交部長黃華在自己回憶錄裡的說法:當時,獲悉蔣彥士等取得邀請函之後,北京認為蔣彥士是台灣執政黨的主要成員之一,顯然具有官方身分。直到施壓抗議後,美國首任駐北京大使伍德科克才向大陸政府通報,蔣彥士已「因病住院」,柴澤民也才應允出席這場典禮,不予抵制。從此通報也可以看出,蔣彥士的「住院」,或許是華盛頓與台方妥協商量出來的一種結局。
1979年之後,台灣方面首次被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籌委會邀請,到底是哪一年?
今天各界浮現不同說法,不同說法也帶有很多不同的定語──如「台灣第一次被籌委會(而非國會議員)邀請」、「有官方代表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還有「駐美代表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等,不一而足,大家爭得不亦樂乎,尚須一一辨析。
不過如果只是簡單的說「1979年之後,台灣有人第一次被籌委會邀請,發生在今年」,那顯然是忘卻了並不久遠的過去。
1979年之後,台灣方面有人第一次被邀請,恰恰就發生在1980年雷根當選之際。
從國史館所藏的檔案可以看到,邀請人是當年美國總統就職大典典禮委員會委員之一、唯一以宗教人士身分參讚籌辦事宜的班傑明‧阿姆斯壯(Ben L. Armstrong)。他也是當時全美宗教廣播電台協會的總裁,在保守派圈子中聲名赫赫。
雷根當選後,阿姆斯壯便在1980年11月通過台灣的中美基督教聯誼會執行長蔣一成,向1978年甫卸任的前總統嚴家淦遞出了邀請,邀請嚴家淦作為團長,率領一個共由12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1981年1月20日的雷根就職大典,和1月底在美舉行的宗教大會。同時,邀請信上,還如許多人討論的那樣稱,只要填上組團人員的官銜和姓名,典禮委員會就將隨後寄發正式的邀請函。
根據阿姆斯壯的來函,原本想要邀請的12名代表團成員中,還要包含蔣宋美齡。
然而,在1980年12月,嚴家淦向阿姆斯壯做出回信,以自己在台諸事繁冗為由,婉拒了邀請。至於這一拒絕出自誰的決策,從國史館這份典藏號006-010904-00001-003的檔案中,並未述及。
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對台北的國府當局來說,可謂委曲求全,歷經波折。
這個團雖然最後不是由嚴家淦領銜,但是仍由高級別的政治人物組成,包括時任台灣省主席林洋港、國民黨祕書長蔣彥士、台北市長李登輝等,以及當時在美的1979年斷交後首任駐美代表夏功權,和1979年之前台北駐華府的最後一任大使沈劍虹等。
而這樁試圖在台北與華盛頓斷交後扳回一城的突擊,背後另有一關鍵人物,即華府說客中當年的親台派代表陳香梅。她也通過參議院的關係,向台灣發出邀請。
根據陳香梅悼念蔣彥士的憶舊文章稱,她當時為蔣彥士、夏功權和沈劍虹爭取到貴賓席第一排,正對著宣誓台的顯要位置。作為觀禮團領銜者的蔣彥士,更是在典禮的前兩天就到了華盛頓,興奮之情溢於行。陳香梅說,在自己的住處水門大廈,她親自將入場券和就職典禮當晚的舞會門票交給了蔣彥士和當時的台北駐美代表夏功權。
然而,聞訊後的北京第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則即刻趕到候任副總統、之前曾在北京擔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處主任的老布希官邸抗議。居間安排這場會面的李潔明回憶,老布希聽完柴澤民的抗議後,便要求舊部李潔明出手「搞定」這件事,方法主要是向台北施壓。
最後,雖然已備妥大禮服的高級別代表──蔣彥士、林洋港、李登輝等都沒有真正出席,蔣彥士還為了顧慮兩方的面子,以感冒為由到華盛頓的一家醫院住了兩天。而最終代表台灣方面出席的,則只有夏功權和沈劍虹兩對夫婦,座位也降調到一般賓客區。
根據李潔明回憶錄的說法(頁210-211),這樣的安排,使一場外交尷尬場面總算避免掉。陳香梅的回憶文章裡(傳記文學第37卷第二期,頁58)則說的委婉,沒有指名道姓李潔明和即將上台的雷根團隊的施壓,只說「為了怕有後遺症、怕美國國務院找麻煩」,最後蔣彥士向陳香梅提出了自己不參加的選項。
另據大陸前外交部長黃華在自己回憶錄裡的說法:當時,獲悉蔣彥士等取得邀請函之後,北京認為蔣彥士是台灣執政黨的主要成員之一,顯然具有官方身分。直到施壓抗議後,美國首任駐北京大使伍德科克才向大陸政府通報,蔣彥士已「因病住院」,柴澤民也才應允出席這場典禮,不予抵制。從此通報也可以看出,蔣彥士的「住院」,或許是華盛頓與台方妥協商量出來的一種結局。
更多 全球視野
【譯叢天下:來自台灣的國民黨代表勇闖華府/Politco】
【周義鳴:當歐洲人提起「小中國的大麻煩」——國家認同不應模糊帶過。】
【李縉穎:朱立倫「愛台親美」的結構與契機——重塑2022戰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