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工作團隊Our Team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投稿觀點For Publication
專題企劃
|專題一:出來是為了回去
|專題二:青世代出陣
|專題三:談談「這個國家」
議題文匯
專欄論說
區域談叢
全球視野
兩岸關係
臺灣透視
公共時評
譯叢天下
黨革紀事
思想北伐
圖文藝廊
實體活動
Popular Posts
1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06月05日2020年
2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
04月10日2022年
3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
10月03日2018年
訂閱我們
Leave this field empty if you're human:
關注我們
關於我們
|工作團隊Our Team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投稿觀點For Publication
專題企劃
|專題一:出來是為了回去
|專題二:青世代出陣
|專題三:談談「這個國家」
議題文匯
專欄論說
區域談叢
全球視野
兩岸關係
臺灣透視
公共時評
譯叢天下
黨革紀事
思想北伐
圖文藝廊
實體活動
瀏覽
搜尋
目錄
搜尋
瀏覽
瀏覽新共和通訊目前所有的內容類別
公共時評
區域談叢
實體活動
專欄論說
專題一|出來是為了回去
專題三|談談「這個國家」
專題二|青世代出陣
思想北伐
譯叢天下
議題文匯
黨革紀事
作者群
Earl Wang
Sabrina
丁鼎
何煦仁
侯漢廷
劉楷嶸
半山
卡桑德
周義鳴
孫川
廖元豪
張 若彤
張伊茹
張文思
徐和謙
施漢陽
李厚穎
李可心
李縉穎
江宜樺
潘忻人
潘忻人
熊 玠
臨江仙
許劍虹
許詮
謝雨珊-〈38度左右〉
郭承綱
錢念群
鍾秀雋
陳柏翰
陳賀煦
陳雨舟
韋安柏
顧長空
黃奎博
32
【新共和主筆室:為何推「倒閣」?為何又在此時?】
新共和小編
發布於 04月18日2025年
公共時評
專欄論說
臺灣透視
【
新共和主筆室:
為何推「
#倒閣
」?為何又在此時?】
昨夜,台北市長
蔣萬安
在北檢外的抗爭現場,呼籲立院推動倒閣,讓先前數月以來,藍營在檯面下討論已久的「罷免vs倒閣」路線抉擇浮上檯面。
為何要推倒閣?為何又在此時?
《新共和》此文將從罷免攻防的結構,討論轉進「倒閣」戰場的價值,與當前的時機選擇。
先說結論——《新共和》認為,不管是對藍營或對國家社會,倒閣重選,都優於當前的罷免亂局。
#罷免的數學
先談談「罷免」本身。
從根本上說,民主制度的有限任期設計,原已帶有對民選政治人物定期檢驗制衡的機能。
「罷免」,只應用於有重大爭議,有必要立即停職的對象。
罷免若遭濫用,將導致政治持續動盪——正如當前執政黨「當家鬧事」,對35位藍營區域立委全面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場持續炒作社會對立,意圖瓦解國會制衡的操作。
綠營為何力推大罷免?
因為在現行制度結構下,綠營發現,發動罷免確實「有利可圖」。
我們先把2024大選中,「區域立委」的選舉結果分成三種類別分析:
——第一類:民進黨勝選選區:
由於這場大罷免由綠營發起,民進黨立委勝選選區多無煙硝味——畢竟藍軍資源與動員能量有限,也僅能聚焦在台北雙吳以及二位原民立委上反擊。
——第二類:國民黨大勝選區:
綠營雖對藍營立委發起全面伏擊,但確實難以撼動傳統藍營優勢選區。其罷免多未達連署門檻。
——第三類,也就是本文要討論的關鍵區—國民黨「小勝、險勝」選區:
這次有機會通過二階連署,進入罷免投票的10-15席藍委選區,恰好與去年「國民黨小勝、險勝」的選區高度重疊。
可是,就算去年藍營只是「小勝、險勝」,其畢竟是贏了;那民進黨憑什麼說罷就罷,還自信爆棚有望翻轉?
這就牽涉到一個一直被忽略的關鍵民意板塊——也就是「沒有推出區域立委」的民眾黨,和白營在地支持者的區域立委投票行為。
2024年 大選中,綠、藍、白三黨共同角逐總統,政黨票各自努力;但民眾黨在地方立委選區缺席,只留藍綠對決。
對比各個選區的總統及立委得票數,可發現「總統投柯而立委投藍」者,遠多於「總統投柯立委投綠」者。也就是説,在藍營「小勝、險勝」的選區,可謂大多是柯文哲支持者(中間選民、年輕人)的襄助,才讓該區藍委得以險勝綠營對手而勝出。
然而,這個結構為什麼到了「罷免/補選」就失靈了?或者應該說,眼前的局勢和一年前的「大選」有何差異?
差就差在少了總統票上的「柯文哲」、少了政黨票上的「民眾黨」。而在眼前的立委罷免/反罷免或潛在的補選票單上,白營也雙雙缺席。
即便民眾黨遭逢劇變後核心支持者還在、對民進黨仇恨值日增,但面對沒有白營候選人的選戰,不免欠缺參與罷免/反罷免的動力。
參閱各家民調,目前「綠、藍、白」的支持度大略呈現33%、27%、12%的分佈。當然各選區的支持度會有所不同,不過本篇文章探討的「國民黨小勝、險勝」的選區,會更貼近於中值。
若民進黨能動員八成綠營支持者來罷免,就能達到25%的罷免門檻。反觀藍軍動員力度窘迫,藍營選民、或者在選戰中會支持國民黨推出候選人者,大多是政治冷感的經濟選民甚至部分中間選民,罷免/反罷免投票率一定低於綠營,更別說缺少直接理由參與的白營選民。
只要同意罷免票超過25%的門檻,在藍白很難催出更多「不同意票」的情況下,選區藍委就會被罷免。
而不論是「罷免」或是未來的「補選」戰役,國民黨立委都將面對:藍營選民動員意願的劣勢、白營選民挹注的缺席、地方派系的恩怨盤算,甚至是執政黨操作國家機器的精準威脅打擊。
其勝負機率,不言可喻。
#倒閣的優勢
?
那為何現在應該改推「倒閣」?
一、化被動為主動:政治議程重設定
原本藍營應戰親綠民間罷免團體,一直處於被動地位。
個別立委的言行、過往和親友被綠營放大檢視、扭曲抹黑、甚至批判羞辱,佔據媒體版面,都構成對國民黨整體形象形成「鈍刀子割肉」的漫長凌遲。
但若轉進「倒閣」戰場,一來藍營的角色可轉為主動,議題焦點也可以轉向真正重要的國政論戰,如「賴十七條」對自由人權的壓迫,如對國際關稅戰因應的成敗,如綠營執政荒腔走板的言行與司法雙標。
此外,倒閣重選的期程,相對於罷免過程的漫長,也能有效縮短政治動盪的時間,這更能回應許多「厭亂望治」經濟選民與中間選民的期待。
當前世局動盪,不容台灣再自亂陣腳。改弦易撤推倒閣,不管是對藍營自身,或對國家社會,都更有利!
二、化零為整:凝聚支持者與社會
原本罷免攻防分散在各個選區,容易被各個擊破。拉到全國性的「倒閣」戰場,才能整合全黨資源,凝聚藍營支持者的士氣。
更重要的是,透過倒閣與國會的全面改選,才能讓原本在罷免亂局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的民眾黨人和白營選民,也有參與的機會。使得這群超過10%的關鍵民意板塊,能夠動起來,發揮反制賴清德政權的作用。
從藍營角度,理性的選擇是應與白營攜手追求合力跨越國會2/3席次,罷免少數、鴨霸的總統賴清德,避免其一意孤行推國家入險境。
藍白大可協議針對幾個可望翻轉的選區,共同推薦民眾黨及候選人參選,化解白營對倒閣後現有不分區八席可能降低的擔憂。
唯有倒閣重選才能凝聚藍白、擴大光譜,鼓勵全民參與,避免民進黨藉由各陣營支持者動員能量和熱情的差異,用惡意罷免+國家機器操作,不成比例地放大政治槓桿。
#為何是此時
?
「倒閣」固然有上述價值,但因朝野對抗的強度更高、風險也大,因而需要足夠的政治動能與正當性。
這也是為何,數月前早有藍營要角私下倡議倒閣,但國民黨中央和諸侯大咖們仍遲不鬆口,謹慎以對。
然而過去一個半月來,我們目睹一系列讓人憂心的國家與社會危機:
3月4日,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加大對美投資,引起不少國人對「護國神山」搬遷、「矽盾」崩解的擔心,更加深對台灣在地緣政治動盪中被犧牲、拋棄的疑慮。
3月13日,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結果竟是宣布戕害人權,扼殺兩岸交流的「賴十七條」,引起外界對「重回戒嚴」的不安與惶恐。
3月19日,民進黨挺進一線,全面接手推動大罷免,不再藏身於公民團體背後。
但依近期各家民調,有超過六成以上民眾不贊成綠營推動的「大罷免」,可是氣勢上,反罷免的、鬆散而多數的民意,卻沒有精準的新目標可以凝聚。
4月2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台灣被課以32%重稅震撼台灣產業界,連帶造成股市重跌。賴政府不僅事前預判失誤,事後應對也荒腔走板。
4月7日起,民進黨與賴政府,連續爆出一系列高層共諜案,凸顯賴政府內部安控粗糙,造成重大國安危機。
4月14日起,民進黨政府大規模搜索罷綠團體、國民黨黨部,約談羈押罷免領銜人、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以不成比例、打破往例的司法手段引起法界與社會譁然;三日後又在提訊柯文哲時,傳出「不正訊問、恐嚇威脅、隱匿有利證詞」違法濫權作為,以司法手段施壓迫害異己者。
一系列重大事件,凸顯初當台灣面對諸多外在挑戰的此刻,賴政府卻仍醉心於集權內鬥,未能把時間精力用在真正團結台灣、提升台灣、面對挑戰。這也積累成社會大眾的諸多不滿,只缺一個引爆點。
昨天,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召開記者會,號召黨公職與支持群眾到北檢抗爭。這是極為罕見的,由國民黨中央直接組織的群眾街頭抗爭。甚至有人私下提問:「這是不是辛亥革命以來第一次?」
然而我們要問:上街後的民氣要往哪裡去?
回到體制內的「倒閣」是合乎邏輯的下一步。
隨著國內外局勢變化,加上蔣萬安市長在一個相當巧妙的時間地點公開提出此一倡議,不僅展現了其政治判斷與領導能力,更讓國民黨乃至整個在野陣營,都到了需要誠實面對倒閣這個選項,和做與不做的真實後果的決策時間點。
若要推倒閣,自有國會全面改選後的硬戰需要重新面對。但如果不推倒閣,按照現在民調推算,罷免/反罷免這樣走下去,則藍白國會多數之勢並非沒有翻轉可能,甚至機率不低。
過去一年,綠營和賴政權屈居國會少數,尚且能在對內清洗、對陸爆衝和對美溝通失控上操作至此。
一旦綠營重掌國會多數,藍白命運如何已不難推想。更重要的是,台灣未來三年關鍵期的命運如何,在一系列內外危機下,更應有讓全民公決的契機。
現在正類似電影《投名狀》中的經典場景,山字營帶頭打出有一拼機會的希望 ,原本觀望的都會下場進來打,這當然包含在野另一股主力的白營民眾黨,藍白都太需要一場勝仗,台灣民眾更需要一個情緒與破除惡政的出口。
只有倒閣重選才能凝聚藍白、鼓動全民參與投票,輾壓囂張鴨霸的民進黨。
32
更多 公共時評
370
公共時評
專欄論說
臺灣透視
【新共和主筆室:國民黨怎麼了?缺乏路線論述的危機與轉機。】
發布於 03月31日2025年
新共和小編
470
公共時評
專欄論說
臺灣透視
【反思國民黨❂再造新民國:黨慶130週年評論文集發起計畫】
發布於 11月24日2024年
新共和小編
520
公共時評
專欄論說
臺灣透視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
發布於 11月20日2024年
顧長空
注目焦點
【新共和主筆室:為何推「倒閣」?為何又在此時?】
04月18日2025年
【新共和主筆室:國民黨怎麼了?缺乏路線論述的危機與轉機。】
03月31日2025年
【反思國民黨❂再造新民國:黨慶130週年評論文集發起計畫】
11月24日2024年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
11月20日2024年
【顧長空:2024大縱橫,為台灣「非綠陣營」整合獻策。】
08月03日2023年
最多人瀏覽
《青世代出陣》專訪: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徐巧芯——早餐店女孩的從政之路
張若彤:「二二八事件的十個迷思與真相」。
張若彤:「關於湯德章律師的十點迷思。」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
張若彤:「誰偷了台灣的米?」——二二八事件以前的台灣史真相。
關注我們
圖文藝廊
newrocreport
就在今晚! 兩岸的未來在年輕人手中
青年節黨史館講座就在今晚❗️ 感謝
新共和編輯林家興出席👇 https://fb.me/e
#ROConTW|S1E03:#蔣經國與他的台灣時代
Follow on Instagram
This error message is only visible to WordPress admins
訂閱我們
Leave this field empty if you're human:
Share
Share stories you like to your friends
更多 公共時評
【新共和主筆室:國民黨怎麼了?缺乏路線論述的危機與轉機。】
【反思國民黨❂再造新民國:黨慶130週年評論文集發起計畫】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