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朱立倫試圖協助美、中、台三方重新尋找各自均可接受的新平衡(a new equilibrium)。過去六年間,隨著美中關係轉為競爭大於合作,以及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台海已經成為眾多國際媒體與學者口中的「燃點(flashpoint)」、「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特別是俄烏戰爭爆發後,世人理解到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惡夢,而是確實可能在近期內發生的災難。加上台灣將於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若順著當前的路徑走下去,台灣很可能將選出自命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擔任新總統,進而導致局面失控。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訪美之行在近期劃下句點,過程中的重點是拜會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及聯邦眾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等5位聯邦眾議員,以及在國務院台灣協調處長白丹利見證下,主持國民黨駐美代表處的揭牌儀式。
從他拜會美方政要的層級、地點和數量來看,可以稱為基本達標,卻也不到令人驚艷的程度。不過考量國民黨長期在華府缺席、國民黨在朱擔任黨主席前針對萊豬公投與美方不同調、拜登總統率高級官員先後出訪印太地區及遠赴西岸主持「美洲峰會」,以及疫情造成的活動安排不易等因素,能有這樣的成果,還是必須給朱帶領的國民黨國際事務團隊一些肯定。
更重要的是,朱立倫藉由公開演講與媒體詢答,清楚釋放了「親美反共」的主訊息,並且沒有在倉促應接之下,被迫在兩岸的政治與法律關係定位上過早表態,而是以「九二共識和你們(美國)的一中政策一樣,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用一種只要內行人才能心領神會的表述方式,讓美國政學圈人士更能領會、同理、進而共情國民黨現階段還是需要對「九二共識」做務實處理與工具性使用的主張,堪稱神來一筆。
朱立倫此次訪美之行的政治操作和對外表態,可以看出經過內部仔細的琢磨,著眼點就是近期的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以及為2024年的總統大選佈局。這裡所說的「佈局」,不見得是佈朱立倫個人前途的局,而是為國民黨、為台灣、為區域佈下的三重賽局。
首先是推動國民黨轉型。坊間已有很多談論「國民黨要親美才有票」的文章,甚至有人諷刺朱是「拿香跟拜(綠營)」,其實都沒有觸及核心,那就是國民黨長期處於欠缺軸心、一盤散沙的局面,2016年下野後尤然。如果不把國民黨的美中台論述安放好,這個黨的主權、外交、兩岸、經濟、文化等五大政策面向就無法聚焦,支持者會不斷流失,進而消失在台灣政壇。
朱立倫訪美提出的論述,用最簡單的語言歸納,就是將國民黨描述為一個「親美的溫和保守派政黨」;進一步形容,就是「堅持中華民國、站隊民主陣營、追求兩岸穩定、經濟中間偏右、捍衛中華文化」的路線。這條路線,可以追溯到蔣經國末期至李登輝前期,是一條既能兼顧國民黨傳統主張、又能吸納新支持者,進而與民進黨做出切割的路線。如果拿民進黨「伺機法理台獨、一味親美抗中、經濟左右搖擺、貶抑中華文化」的路線來對照,就可以顯示出部分人士指責朱立倫改走「小綠」路線是偏頗的。
擺在國民黨前方的困境很清楚:不轉型,就是慢性死亡;不聚焦,就是一盤散沙。朱立倫領導的是一個內部矛盾、外部壓迫、資源欠缺、時不我待的國民黨,如果還強求他提出新論述前要「凝聚黨內共識」、「經過黨內機制議決」,結果就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種批評純屬書生論政,經不起推敲。何況國民黨內的「紅統」或「極右」勢力,放在整個台灣民意版圖上,只有不超過3%-5%,如果一再顧忌他們的牽制,而自棄於30%以上的中間選民,國民黨將永無重返執政之日。
君不見民進黨在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後,也經歷過黨內極獨派出走另組「建國黨」的風波,才有了1999年該黨全代會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為日後陳水扁提出「新中間路線」,締造民進黨首次執政鋪平了道路。因此,國民黨要團結、要提升競爭力,必然會經過痛苦的黨內爭辯、甚至分裂的過程,但也唯有透過這樣的過程,才能讓這個百年大黨浴火重生,重新站穩於台灣政壇之上。
朱立倫此次訪美牽動的第二個局,是讓台灣的政黨政治重回民主、自由、法治的正軌。民進黨自2016年完全執政後,大肆通過違憲法律、設立違憲機關、干預中立部門、箝制言論自由,使得「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體制遭受莫大戕害,尤以該黨縱容、餵養的「網軍」肆虐台灣網路空間,動輒對無辜人民或團體施以恐嚇與誹謗,招致莫大民怨。但縱使民進黨如此濫用權力,傷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卻因為台灣人民懼怕中共的進逼,以及美國擔憂台灣由親中政黨執政而傷害其國家利益,導致台灣內外均「投鼠忌器」,被迫接受民進黨的鴨霸作風,局面更因新冠疫情的威脅而趨於惡化。
朱立倫藉由淡化國民黨的親中色彩,使台灣的主流民意與重要盟邦能夠有另外的選擇,進而促使民進黨知所收斂,對台灣重回民主正軌有莫大助益。但是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可以做的更多,他們必須更具體提出讓台灣民主、自由與法治回到正軌的路徑圖,包括:重返執政後如何處理民進黨推出的違憲法律與機關?如何從制度面確保中立部門的公正性?怎麼恢復司法的中立與權威?怎樣遏制網軍威風,將合法的言論自由還給全民?
只有國民黨在這些議題與相關公民團體、意見領袖深入對話、找出解方,才能讓選民相信「換黨執政,民主、自由、法治都會回來的」,而不是「狗去豬來」、「換黨亂搞」。
最後,朱立倫試圖協助美、中、台三方重新尋找各自均可接受的新平衡(a new equilibrium)。過去六年間,隨著美中關係轉為競爭大於合作,以及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台海已經成為眾多國際媒體與學者口中的「燃點(flashpoint)」、「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特別是俄烏戰爭爆發後,世人理解到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惡夢,而是確實可能在近期內發生的災難。加上台灣將於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若順著當前的路徑走下去,台灣很可能將選出自命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擔任新總統,進而導致局面失控。
於是,美方一再重申「不支持台獨」、「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並強力要求台灣改採「不對稱戰略」。台灣外交部吳釗燮部長也在各方關切下,向國際媒體坦承「(民進黨政府)不尋求正式獨立」,整體區域的氛圍開始轉向朱立倫所說的「全力避戰,積極備戰」。易言之,朱立倫大膽推動的國民黨新論述,符合台美的各自利益,也消減了北京當局的侵台口實及迫切實施武統的焦慮感,讓美、中、台三方重新找到平衡,有助於維持區域和平穩定。
當然,北京當局目前看待朱立倫對兩岸關係的新論述是懷有疑慮的,也必將緊盯國民黨會不會進一步調整對兩岸政治與法律定位的論述。民進黨當然也不會任由朱立倫分享親美的招牌,而將試圖引逗國民黨對「兩岸同屬一中,還是一邊一國」表態。在這邊,筆者想給朱立倫的建議是:「新論述(或不多論述)的首要目標是讓美國現任民主黨政府滿意,再讓美方協助促成中共勉強接受,則台灣多數民意自然而然會買單」。
以蔡英文在2015年競選總統期間提出的「維持現狀」政策為例,無論當時的馬總統及國民黨如何逼問,蔡英文就是不回答「要如何維持現狀」,而只是重複「我會維持現狀」,結果當時的歐巴馬政府和台灣多數選民都是買單的。
六年過去了,蔡英文「維持現狀」的承諾早已破功,但因為她的政策符合川普政府的抗中基調,所以得到台灣內外的多數支持,縱使不利於台灣長遠利益,也能勉強過關。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蔡英文「明處維持現狀、暗處推進台獨」的路線遭受越來越多的質疑與挑戰。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只要能夠與美國現任政府取得默契,再向北京當局釋出較蔡政府更多的善意,就很有機會為台灣創造更大的戰略空間,進而得到台灣多數選民的支持。
總結而言,朱立倫此次訪美掀動的「蝴蝶效應」,乍看之下不甚起眼,還在黨內引發不小爭議,但所帶動的氣流,若後續操作得當,將可捲起國民黨、台灣、印太區域的三重旋風。這股旋風,雖不見得能夠保證國民黨贏得2022年地方選舉及2024年總統大選,也無法保證朱立倫可以坐上總統大位,但若參考許信良領導的美麗島系,是如何在1996-1999年推動民進黨路線轉型,進而促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的前例,相信朱立倫當有不遜於許信良的胸懷與視野,讓「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更何況鄰邦日本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曾在首度擔任首相時備受批評,卻也能在沉潛後二度登上首相大位,成為日本戰後任職最久的首相之一。謹以此文與朱立倫主席及國民黨諸君共勉,期待國民黨為台灣、為區域的自由、繁榮與和平做出積極貢獻!
顧長空
海外政治評論者。更多 全球視野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
【譯叢天下:來自台灣的國民黨代表勇闖華府/Politco】
【周義鳴:當歐洲人提起「小中國的大麻煩」——國家認同不應模糊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