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一個走過百三十餘年風雨的開國政黨,卻連續3次在總統大選落敗。握有國會過半席次,卻遭逢罷免狂潮。國民黨為何屢陷爭議,難獲青年世代認同?為何能成功選上地方首長、立委、議員,卻無法同步拉抬政黨支持,重返中央執政?這個問題,或許比誰當主席更重要。
——國民黨曾高舉民族主義推翻帝制、建立民國、領導抗戰,對中國命運承擔重大責任;但在兩岸分治數十年後,如何面對台灣社會逐漸凝聚的主體認同、如何應對中共壟斷「中國」詮釋,始終缺乏清晰共識。
──從「反共」到「和陸」,國民黨曾為台海和平務實調整路線;但面對習政權擴張作為、香港民主受挫,乃至中美對峙帶來的地緣動盪,國民黨人表態的進退失據、瞻前顧後,也常成為批評者標靶。
──國民黨本於民權理念創建民國,將自由民主寫入《中華民國憲法》;戰後在台灣也迅速落實地方自治選舉,更在冷戰落幕後,完成中央政權的民主化。但因動員戡亂時期若干反共的嚴苛作為,長年被對手釘上「威權、反民主」標籤,未能有效辯護。
──國民黨為照顧民生,曾推動土改、基建、國教、健保等政策,也曾為發展經濟主導產業升級、市場自由化;但種種本於民生的務實施政,卻疏於對理念價值的闡述,動輒被扣上「金權政治」或「利益輸送」的帽子。
──國民黨價值辯證的前瞻動能不足,加以受制於基本盤的逐漸老化,在諸多新興的人權、性別、環保、文化等議題趨於保守,失去對青年世代的號召。
曾自詡知識、菁英政黨的國民黨,何以淪為論述荒蕪?主因有三:
一、思想僵化:黨史敘事過於教條化,對孫中山、蔣中正等領袖過度神格化,缺乏反思空間,削弱新生代磨練論述力的機會。當核心理念辯證被口號與認知慣性取代,論述就淪為表層的「話術」,失去定位、價值與方針的高度。
二、組織封閉:過往長期執政造就宮廷文化,重輩分與山頭,不鼓勵反省與跨界整合。黨內決策圈狹窄,內部發言受「從眾」壓力,黨員結構老化,與社會主流脫節。
三、知識生態不振:藍營智庫與基金會封閉,習慣自辦營隊、論壇,開放性不足。相較之下,綠營自「哲學星期五」、小英基金會到「思想坦克」,建立起學界、媒體、文化、社運間的論述產銷體系,上中下游貫通,戰力充足。藍營若僅寄望末端的「話術」如「網軍側翼」、口號梗圖等,卻缺乏研究厚植論述力,終難扭轉劣勢。
當代年輕選民更重視政黨的價值立場與議題主張,為了儲備重返執政的底氣,國民黨不能再在論述戰場缺席。
近日泛藍青年智庫「新共和通訊」邀集30多位跨世代、跨領域的論述者,針對國民黨歷史、理念、黨務與未來兩岸國際願景,提出名為《藍晒圖》的「重構國民黨的時代倡議」。這些問題既是關注國民黨改革者的焦點,更是下一任主席必修的功課。———
《藍晒圖:重構 國民黨的時代倡議》❂新書發表座談會
▎時間:民國114年10月12號(日)13:30入場 14:00開始 ▎地點:NuZONE展演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98號2樓
⇲ 新書發表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kR2eKWBSyabufki9 ⇲ 本書預購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pEoF7RZWgdyKcyp19
中國國民黨,一個走過百三十餘年風雨的開國政黨,卻連續3次在總統大選落敗。握有國會過半席次,卻遭逢罷免狂潮。國民黨為何屢陷爭議,難獲青年世代認同?為何能成功選上地方首長、立委、議員,卻無法同步拉抬政黨支持,重返中央執政?這個問題,或許比誰當主席更重要。
——國民黨曾高舉民族主義推翻帝制、建立民國、領導抗戰,對中國命運承擔重大責任;但在兩岸分治數十年後,如何面對台灣社會逐漸凝聚的主體認同、如何應對中共壟斷「中國」詮釋,始終缺乏清晰共識。
──從「反共」到「和陸」,國民黨曾為台海和平務實調整路線;但面對習政權擴張作為、香港民主受挫,乃至中美對峙帶來的地緣動盪,國民黨人表態的進退失據、瞻前顧後,也常成為批評者標靶。
──國民黨本於民權理念創建民國,將自由民主寫入《中華民國憲法》;戰後在台灣也迅速落實地方自治選舉,更在冷戰落幕後,完成中央政權的民主化。但因動員戡亂時期若干反共的嚴苛作為,長年被對手釘上「威權、反民主」標籤,未能有效辯護。
──國民黨為照顧民生,曾推動土改、基建、國教、健保等政策,也曾為發展經濟主導產業升級、市場自由化;但種種本於民生的務實施政,卻疏於對理念價值的闡述,動輒被扣上「金權政治」或「利益輸送」的帽子。
──國民黨價值辯證的前瞻動能不足,加以受制於基本盤的逐漸老化,在諸多新興的人權、性別、環保、文化等議題趨於保守,失去對青年世代的號召。
曾自詡知識、菁英政黨的國民黨,何以淪為論述荒蕪?主因有三:
一、思想僵化:黨史敘事過於教條化,對孫中山、蔣中正等領袖過度神格化,缺乏反思空間,削弱新生代磨練論述力的機會。當核心理念辯證被口號與認知慣性取代,論述就淪為表層的「話術」,失去定位、價值與方針的高度。
二、組織封閉:過往長期執政造就宮廷文化,重輩分與山頭,不鼓勵反省與跨界整合。黨內決策圈狹窄,內部發言受「從眾」壓力,黨員結構老化,與社會主流脫節。
三、知識生態不振:藍營智庫與基金會封閉,習慣自辦營隊、論壇,開放性不足。相較之下,綠營自「哲學星期五」、小英基金會到「思想坦克」,建立起學界、媒體、文化、社運間的論述產銷體系,上中下游貫通,戰力充足。藍營若僅寄望末端的「話術」如「網軍側翼」、口號梗圖等,卻缺乏研究厚植論述力,終難扭轉劣勢。
當代年輕選民更重視政黨的價值立場與議題主張,為了儲備重返執政的底氣,國民黨不能再在論述戰場缺席。
近日泛藍青年智庫「新共和通訊」邀集30多位跨世代、跨領域的論述者,針對國民黨歷史、理念、黨務與未來兩岸國際願景,提出名為《藍晒圖》的「重構國民黨的時代倡議」。這些問題既是關注國民黨改革者的焦點,更是下一任主席必修的功課。
———
《藍晒圖:重構 國民黨的時代倡議》❂新書發表座談會
▎時間:民國114年10月12號(日)13:30入場 14:00開始
▎地點:NuZONE展演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98號2樓
⇲ 新書發表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kR2eKWBSyabufki9
⇲ 本書預購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pEoF7RZWgdyKcyp19
更多 公共時評
【一份重構國民黨的新時代倡議:《藍晒圖》 新書發表會。】
【新共和主筆室:萊爾校長火全網 照見藍綠青年世代分野。】
【顧長空:淺談在野黨在大罷免後的國際戰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