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10月21日2019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對於在韓國的華僑們來說,每年十月不但是光輝十月、有國慶日與光復節,最有特殊與切身意義的,是10月21日的「華僑節」。在韓國,每年僑社都會舉辦許多活動來歡慶國慶及華僑節。
滿清末年,國父 孫中山在許多海外僑民的幫助下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制度,後來雖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於民國四十一年10月21日,由行政院僑務委員會於台北召開第一次『全球僑務會議』, 政府就將這一天訂為 「華僑節」,以感念海外僑胞對民主革命的支持、貢獻,以及對國家、政府的支援以及愛國熱忱。
目前在韓國的一部分華僑自稱為「老華僑」,這些華僑的祖先大多在民國38年以前移居韓國,因此始終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這一族群在華僑比率中始終佔有大多數,不過隨著台韓斷交,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崛起,許多中國大陸籍移民移居韓國,而這些在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移居的僑民,他們與他們的下一代則被稱為「新華僑」。這樣的新華僑漸漸增加,老華僑漸漸減少,但在這樣的壓力與趨勢下,也慢慢影響到持續由中華民國政府管理的僑校的運作和生態。
目前在韓華僑大多仍然為持中華民國護照的「在台無戶籍」國民,因此目前在韓國的華僑中小學(簡稱僑校)皆以台灣之教育部課綱為主,教導繁體字基本知識。學生分為兩類,一部分以在韓國升學為目的的課程編排,一部分則以未來前往台灣留學為目的進行課程編排。雖然近年來中國大陸籍學生增加(以漢城華僑中學為例,大約占總學生數25-30%),但目前在韓國的僑校都仍然升青天白日旗、學習注音符號。
目前僑校雖然有中國大陸籍師資,但大多以藝術、語文等非主要科目為主。 僑校長年處於經費拮據狀態,這件事從許多僑校設備老舊、許多活動必須倚賴志工參與才得以舉辦可以看出;雖政府目前有派駐具有專才之替代役男前往僑校擔任教師,但為期只為一年,長期缺乏來自台灣的年輕老師願意長時間投入華僑教育,都是韓國僑界未來的一大隱憂。
這樣的狀態,讓許多老華僑十分憂心。漢城華僑中學一名教師表示, 在韓國的華僑界,確實出現了高齡化、硬體設備及人才困境的問題;年輕的新華僑漸漸增加,而老華僑子弟逐漸減少, 加上僑校經費始終不足,不論是選擇歸化韓國籍、或是選擇前往海外年輕華僑子弟逐漸增加,都對未來的僑校以期未來的華僑教育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幾次參與華僑節活動時,一旁的工作人員都會提醒我,要和學生們盡量使用國語交談,以增加他們的國語能力,讓長時間居住在首爾,生活以韓文為主的我一瞬間倒是有點不習慣。想起有幾次,我因參與華僑節活動而造訪漢城華僑小學、中學以及永登浦、仁川華僑小學,會發現許多建築與設施已屆老舊⋯⋯但這些設施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貼著「我是好國民;我要說國語」的標語,高處也懸掛國旗和國父遺像。而在每年國慶十月,校內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旗飄揚的情景更是在現在的台灣難得一件的情景。
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始終動盪不安,年輕一代對於公共事務的冷漠、國家認同想法分岐等等,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無疑也造成了年輕一代的華僑青年對於「我是誰」、「我來自哪裡」產生更多的疑問。僑校是華僑培育的搖籃,可以顯見在未來若中國大陸籍學生持續增加,「中僑學校」的成立也是可以預見的,屆時目前的華僑學校之經營想必更加困難。對於學生自由、開放之公民思想教育也勢必更加艱鉅。
即便是在這些簡陋的環境中,在韓華僑們仍然堅守著自己的國家認同,令人動容的同時,卻也為這樣的狀態感到十分擔憂 。雖然華僑和大多數的國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但『僑力即國力』,在邦交國逐漸減少,政府陷入外交困境的當下,海外僑民以及海外僑社始終是強力的非官方溝通橋樑,但若華僑教育未得到更多的重視與關心,這樣的力量、精神與信念,只怕隨著時間漸漸凋零。
2019年也是韓國的僑校最高學府-漢城華僑中學建校70周年,在華僑節撰寫此文,除了希望喚起大家對僑務、海外僑民、華僑教育的重視外,也衷心的肯定以及佩服在韓華僑百年來在韓國深耕打拼的貢獻。
無論你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祝福每位僑民華僑節快樂!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