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10月08日2019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今年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的日子,象徵盟軍從納粹德國手中解放西歐大陸的開始。同樣的在今年10月,則是美國海軍3艦隊第38特遣隊(Task Force 38)偕同陸軍第20轟炸機司令部聯合轟炸台灣75周年的紀念日。相較於被世人視為挽救西方文明之戰的諾曼第登陸,即便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角度出發,都只能稱得上為邊陲戰場,根本上不會獲得人們關注。
75年前美軍對台灣發動空襲,目的並不是要登陸台灣,僅是為了支援雷伊泰灣的登陸作戰。這樣的歷史發展,外加今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的第70個年頭,讓世人更是對這場75年前發生在台灣上空的空戰漠不關心。可這場美國與日本之間的空戰,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上,對台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今天海峽兩岸不同立場的黨派人物,仍基於不同的意識形態需求,給予這場空戰不同的政治解讀。尤其去年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只不過用了軍歌《夜襲》當競選歌曲,就被民進黨刻意用來與B-29空襲高雄的歷史做連結,批評他幸災樂禍。鑒於未來統獨兩派政客,都會持續操弄盟軍轟炸台灣的歷史,筆者希望利用此一機會澄清一些常出現的錯誤觀念。
美軍為何不登陸台灣?
為什麼美軍沒有選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登陸台灣?台灣有沒有被盟軍納入對日反攻的戰場,將直接影響台灣的戰後命運。許多獨派人士天真的認為,如果美國派兵登陸並拿下台灣,美軍勢必不會將這塊犧牲無數美軍將士性命的島嶼讓給中華民國。他們相信台灣的命運將如同沖繩一樣,先由盟軍託管一段時間後交還給日本,甚至於獨立成一個新的國家。
事實上在1943年11月拿下塔拉瓦(Tarawa),美國就已經對進攻台灣產生興趣,甚至於成立台灣研究小組來訓練調查與行政人員。而在1944年6月,即美軍反攻馬裡亞納群島之際,成立於太平洋戰區的美國陸軍第10軍團,也被規劃由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將軍又在最高的太平洋戰區底下成立了一支第10軍團,用於對台灣實施登陸作戰。
美軍登陸台灣,是否就意味台灣將由美國託管,或者得到獨立的機會?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美軍進攻台灣的其中一個戰略目標就是要配合中國戰場上的軍事行動。在1944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總統不只宣佈將台灣與澎湖歸還中華民國,還允諾蔣中正委員長將向成都部署可用於轟炸日本本土的超遠程轟炸機B-29。
歸還台灣與部署B-29的決策,都是為了鼓舞國民政府的抗敵意志,防止蔣中正因得不到盟國支援而產生退出戰爭的念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登陸台灣的軍事行動與國軍在大陸戰場上的抗日局勢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能否發起的一個成功關鍵,是國軍能不能同時拿回被控制在日軍手中的廈門港。若台灣與福建沿海同時被打通,盟軍就可經以廈門港取代駝峰航線大量援助國民政府。
若此一計劃推行成功,不只台灣與澎湖仍將交還給中華民國,而且國軍還將成為配合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戰略夥伴。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登陸台灣的「鋪道行動」(Operation Causeway)胎死腹中?一般人認為,是羅斯福總統在一場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與尼米茲將軍的辯論中,選擇支持了麥克阿瑟的菲律賓,而非尼米茲的台灣反攻路線。
麥克阿瑟說服羅斯福的理由,一是在於菲律賓人從19世紀末開始就接受美國統治,屬於美利堅的海外子民,從政治考量上是優先解放的對象。二則是台灣人同樣自19世紀末開始就接受日本統治,若美軍貿然登陸可能會遭遇日台軍民強烈抵抗,得不償失。可即便在羅斯福支持反攻菲律賓後,包括美國海軍作戰長金(Ernest J. King)上將在內,還是有大批海軍將領主張該拿下台灣。
美國海軍向來比陸軍更重視亞太戰區,所以金上將與尼米茲為了確保戰後中國持續親美,主張美軍應當協助國軍收復台灣來鞏固國民政府的威信。以陸軍第24軍和陸戰隊第3兩棲軍為主力的第10軍,甚至還選在1945年2月15日對台灣發起登陸作戰。然而這場勢必將導致大規模台灣平民死傷的登陸戰,最終還是沒有發生。
是什麼原因導致美軍放棄了對台灣實施登陸?原來面對日軍動員52萬人兵力,從1944年4月到12月發起的「一號作戰」,國軍毫無招架之力,從河南省一路潰敗到貴州省。日軍成功打通了由滿洲國一路延伸到越南的陸上交通線,國軍則再也不具備奪取廈門的軍事實力。既然國軍拿不下廈門,台灣對美軍的戰略價值瞬間蕩然無存,自然就被從反攻名單中移除了。
美軍空襲台灣的原因?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一些讀者感到不爽,認為筆者醜化國軍?筆者當然瞭解國軍在「一號作戰」中的失敗有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但是受到篇幅有限的影響,筆者不願意在此花太多時間追究國軍戰敗的責任歸屬。但是從上面對美軍發起及撤銷登陸台灣的動機來看,即便「鋪道行動」真的被付諸實施,台灣和澎湖最終還是難逃回歸中華民國的命運。
唯一的差別,只是台灣平民會在這場由美中聯軍發起的登陸行動中遭遇如同塞班島和沖繩島平民一樣的慘烈傷亡。參與美軍跨海頓陸台灣的行動,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意義上,都能大幅提升國民政府威望,鞏固中華民國對台統治。站在這個角度,「鋪道行動」的發起反而有利於中華民國,但絕對不利於台灣尋常老百姓,所以獨派應該放棄以天真思維來看待太平洋戰爭的歷史走向。
接下來就要進入本文主題,那就是美軍為什麼要在1944年10月份對台灣發起空襲?來自航空母艦艾塞克斯號(USS Essex)上第15戰鬥機中隊(VF-15)的F6F地獄貓王牌飛行員博爾利(Clarence “Spike” Borley),如此形容台灣的戰略地位:「我們被告知那裡有24座敵人的機場,而且島上可能有超過300架的敵人飛機。」
美軍不會忘記1941年12月8日,由南台灣起飛的日本海軍第11航空艦隊是如何摧毀菲律賓克拉克機場的。更何況到了1944年,已經不只南台灣是日軍的航空基地,整座島嶼都在陸軍航空本部總務部長遠藤三郎中將的命令下完成「要塞化」的工程,所有飛機都採取分散部署。既然飛機遍佈在全島好幾座的機場,包括數量不明的小型簡易機場,那美軍的打擊範圍也就不會限制在南台灣。
第38特遣隊,是「公牛」(Bull)海爾賽(William F. Halsey, Jr.)將軍麾下第3艦隊的快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總共有17艘航空母艦、六艘戰艦、四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與57艘驅逐艦。17艘航空母艦中,共有九艘為輕型航空母艦,但考量到今天整個美國海軍也只有11艘航空母艦,還是可以想像第38特遣隊的規模有多麼大。
而在這個快速航空母艦特遣隊的編制下,又有38.1、38.2、38.3與38.4共四個支隊,其中38.1、38.3與38.4有四艘航空母艦,38.2則有五艘。38.2與38.3兩支隊被部署於台灣東北部外海,38.1與38.4則負責台灣南部到呂宋島北部海域的空襲行動。除了龐大的海軍航空艦隊外,前面提到以成都為前進基地的第20轟炸機司令部,也出動了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
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指揮的第20轟炸機司令部,就是羅斯福總統在開羅會議上為了激勵蔣中正的抗敵士氣,在「馬特杭行動」(Operation Matterhorn)的代號下派往中國的。他們以印度克勒格布爾(Kharagpur)為後方,以四川成都為前方,針對滿洲國、日本九州、台灣、泰國、新加坡與印尼等地區實施戰略轟炸。
儘管許多獨派,喜歡以台灣遭盟軍轟炸的歷史,來消遣二戰時做為同盟國一員的中華民國。只是在1944年10月的台灣海空戰中,中華民國唯一扮演的角色就是B-29的前進基地而已,頂多再加上梅樂斯(Milton E. Miles)領導的中美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在幕後扮演美國海軍與中國戰區的協調工作而已。除此之外,台灣近海航空戰就完全沒有國軍介入了。
掌握空權的地獄之貓
由格魯曼(Grumman)公司研發的F6F地獄貓戰鬥機,在台灣近海航空戰中發揮打先鋒的角色。從10月12日上午開始,F6F戰鬥機就大舉由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飛,實施空中掃蕩任務(Fighter sweep)。然而美軍的行蹤早已為日軍掌握,日本陸軍航空隊第8飛行師團的二式戰鬥機「鍾馗」、三式戰鬥機「飛燕」與一式戰鬥機「隼」都升空迎擊F6F。
似乎有經驗的日軍飛行員,到了此刻都已經消耗殆盡,讓F6F在台灣上空取得壓倒性優勢。前面提到的博爾利,當時還只是一個剛滿20歲的海軍飛行少尉,事實上他在整個美國海軍裡都稱得上是最年輕的菜鳥飛行員。想不到1944年3月才加入第15戰鬥機中隊的他,居然在10月12日這天於嘉義上空創下擊落四架敵機的紀錄。
如果再把10月10日雙十節當天,博爾利在沖繩上空打下的戰果算入,此刻他已經是全美國最年輕的王牌飛行員。第一天一大早的掃蕩任務,就讓F6F雞群聲稱打下了多達100架的敵機,其中光是來自企業號的第15中隊就打下了20架。美軍方面的損失微乎其微,只有九架地獄貓被擊落,而且三名落水的飛行員還馬上就被在台灣周邊海域活動的美軍潛艦救起。
負責指揮沖繩、台灣與菲律賓地區航空作戰的日本海軍第2航空艦隊司令福留繁中將,戰後接受美軍審訊時坦承他手下的飛行員大多沒有作戰經驗。尤其是日本海軍,在早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損失了大多數有經驗的飛行員,所以當台灣近海航空戰爆發時,福留繁手下負責保護菲律賓北部空域安全的零式戰鬥機飛行員都還處於訓練階段。
更誇張的,是日軍駐紮在台灣的飛機中,只有170到180架是海軍飛機,剩餘的200多架都是陸軍飛機。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為準則的陸軍航空隊,在空戰中的表現本來就不比海軍靈活。外加福留繁自己也承認,陸軍航空隊只有一半數量的飛機具作戰能力。所以第一天上午的空戰打下來,日本海軍與陸軍在台灣的航空兵力已經損失了1/3。
台南市安平區有座「飛虎將軍廟」,紀念的不是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也不是空襲台灣的格魯曼飛行員,而是在10月12日當天被擊落陣亡的日本海軍地201航空隊飛行曹長杉浦茂峰。杉浦茂峰在自己駕駛的零式戰鬥機32型為F6F擊傷後,為了避免波及地面無辜民眾拒絕跳傘,結果連人帶機墜入台南海尾寮東邊的一座魚塭內。
杉浦茂峰是否為博利爾所擊落?這個問題恐怕永遠無法考證出答案,但是杉浦茂峰捨己為人的行為,確實是大幅減輕了台南人民可能遭遇到的戰爭損害。台南民眾興建廟宇感謝杉浦茂峰,固然可以為筆者所理解,但若以此為根據去肯定日本軍國主義,那就太過於極端了。畢竟若沒有這場「大東亞戰爭」,杉浦茂峰根本不會淪落到被地獄貓擊落的下場,他著實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
掃除日本海軍與陸軍航空隊的反抗力量後,接踵而來的是SB2C地獄俯衝者俯衝轟炸機與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對包括蘇澳港、花蓮港以及高雄港等地面目標施以炸射。博爾利在返回航空母艦企業號(USS Essex, CV-6)上加油掛彈以後,又繼續駕駛著他的F6F返回高雄掃射停在岡山機場上的日機,結果卻不慎遭地面防空火砲擊落。
颱風攻擊部隊
F6F迫降於高雄外海,並且在分解成兩半後沉入水底,博爾利則奮力一搏逃出即將滅頂的戰鬥機。由於距離台灣海岸十分接近,而且浪潮也正在將博爾利往海岸方向沖去,所以他只能放棄海軍發給他的橡皮筏,以防止其鮮豔的顏色令自己行蹤為日軍所發現。期間有一艘台灣漁民駕駛的小舢舨試圖向博爾利接近,但卻被他用.38手槍鳴槍示威給趕走了。
縱然零式與「飛燕」都打不過格魯曼,但這並不代表福留繁手中沒有其他的反制計劃。他在日本海軍軍令部參謀源田實大佐、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富武大將支持下,組建了一支以陸軍四式重爆擊機、海軍一式陸上攻擊機、銀河雙發動機轟炸機、慧心艦上爆擊機與天山艦上攻擊機為主力的第762航空隊,外號為「颱風」攻擊隊,簡稱T攻擊隊。
依據日軍「捷二號」作戰計劃,T攻擊隊由九州、沖繩等基地起飛,在夜色掩護下對美航艦特遣隊實施打擊後,飛往嘉義或高雄的機場降落。由於是要在夜間實施攻擊,雷達這項對日本人而言的全新科技也被日軍首度大規模投入到了戰場上。在F6F掩護SB2C與TBF完成了對台灣的首波打擊後,第762航空隊立即於12日當晚向美軍艦隊的上空飛去。
不料美軍還是技高一籌,以施放煙霧彈還有急速改變航道等各種方式,使T攻擊隊難以發現美艦的所在位置。結果有八架日軍轟炸機遭到美軍艦艇上的防空火力擊落,另外有三架一式陸上攻擊機為由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CVL-22)上起飛的第41(夜間)戰鬥機中隊(VF(N)-41)F6F擊落。這批經過特殊改良的F6F-5裝有AN/APS-6,出乎日軍意料之外的具有夜間作戰能力。
到了13日早晨,又換第38特遣隊對台灣發起空中攻勢。不過受到惡劣氣候的影響,當天空襲的成果難以為海軍所辨識。倒是漂流在海上的博利爾,很不幸為一架日軍巡邏艇發現,並準備將他「逮捕歸案」。千鈞一髮之際,四架F6F從空中衝了下來,將博利爾眼前的日軍巡邏艇擊毀。隨後F6F領隊發現在海上漂流的博利爾,並向他丟下了另外一艘橡皮筏。
10月12日由T攻擊隊發起的「夜襲」,完全以日軍的失敗收場,可第762航空隊仍不死心,又選在10月13日傍晚對第38特遣隊發起空中攻勢。寫到這裡,筆者忍不住又想起去年選戰中韓國瑜採用《夜襲》一曲而被對手攻擊的情景。事實上美軍所有對台灣的攻擊都是在白天發起,反而是T攻擊隊選在晚間「夜襲」第38特遣隊,感覺韓國瑜的處境其實更像是日軍。
13日的空襲行動中,T攻擊隊聲稱共擊沉了45艘第38特遣隊艦艇,包括11艘航空母艦。除擊沉11艘航空母艦外,另外還有八艘被擊傷。不過第38特遣隊僅有17艘航空母艦,不可能無中生有變出19艘,給日軍帶來擊沉11艘與擊傷八艘的戰果,可見日軍聲稱的戰果嚴重與現實脫節。就連戰後由日本NHK拍攝的紀錄片,也以「幻之大戰果」來形容T攻擊隊的「戰績」。
其實當年只有福蘭克林號(USS Franklin, CV-13)一艘航空母艦,遭一式陸上攻擊機以自殺攻擊方式擊傷。還有另外一艘倒楣的重巡洋艦坎培拉號(USS Canberra, CV-70),不幸遭到銀河轟炸機發射出的魚雷誤擊,導致艦上23名官兵死亡。之所以使用「誤擊」,是因為銀河的目標本來是要打擊航空母艦,但魚雷卻失準打到了一旁的坎培拉號,導致這艘受損嚴重的巡洋艦必須立即脫離戰場。
超級空中堡壘臨空
14日一大早,在海上漂流的博利爾目睹了壯觀的畫面,那就是130架由成都起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對南台灣實施戰略轟炸。顯然海軍艦載機的打擊不夠猛烈,還需要動員B-29才能徹底摧毀日本海軍在岡山的第61航空廠。第61航空廠是日軍在台灣規模最大的飛機裝配、維修與保養單位。唯有予以徹底摧毀,才能確保美軍在菲律賓的行動高枕無憂。
接下來連續四天,B-29還將持續對岡山、屏東與左營等南台灣軍事目標施以空中打擊。這些戰略轟炸機雖然都是從中國大陸起飛,但卻100%為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飛機。第20轟炸機指揮部直接隸屬華府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 of Staff),並不接受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與陳納德指揮,所以超級空中堡壘的空襲與中華民國空軍實在扯不上關係。
哪怕是與中華民國有那麼一丁點的關係,當今民進黨為了選舉卻硬是要把整個台灣近海航空戰與國民黨聯繫到一起,卻刻意忽視掉美軍才是整場空襲行動的中流砥柱,實在是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如果真的是要為當年遭空襲而死的台灣人申冤,怎麼深綠本土政客不敢去向美國在台協會抗議,卻硬是抓著沒有空襲過台灣的國民黨不放?
中華民國空軍確實在1938年與1943年兩度轟炸過台灣,但是打擊範圍與機隊規模都相當有限。而且1938年2月23日的空襲完全是由蘇聯志願隊主導,沒有國軍飛行員參與,是否民進黨也該跟莫斯科駐台北代表處抗議一下?即便1943年11月25日的空襲有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參與,民進黨該譴責的對象也應該是中華民國空軍,不是中國國民黨。
可見民進黨將75年前的歷史,硬要與今天的選舉作連結,得到的結果有多麼啼笑皆非。回到1944年10月14日的空襲,由於F6F戰鬥機在12號的空戰中給日本陸軍及海軍航空隊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光是台南基地裡的60架戰鬥機中,就有18架慘遭擊落。於是日軍從保存實力的角度出發,不再派任何戰機升空迎戰,B-29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約650噸的炸彈,由飛抵岡山上空的104架B-29投下,將這座高雄小鎮給炸翻了天。接下來接連三天,B-29又對屏東、台南與岡山持續實施戰略轟炸,將第61航空廠的65棟建築物炸到全毀,僅留下六棟建築物安然無恙。拔掉了日軍這座位於高雄,每一個月可維修保養200架飛機產量的工廠之後,美軍方可在進攻菲律賓時,不用擔心由台灣南部起飛的日機騷擾。
T攻擊部隊,仍於14日晚間對第38特遣隊實施夜間攻擊。經歷了一場經列空戰後,T攻擊部隊再度聲稱大破第38特遣隊,可實際上只以一枚魚雷擊中休士頓號(USS Houston, CL-81)輕巡洋艦的輪機而已。雖然休士頓號如同坎培拉號一樣被迫退出戰場,卻沒有任何一艘美軍艦艇在T攻擊部隊的空中攻勢中被送入海中。
眼見夜間空襲毫無用處,T攻擊部隊於10月15日黎明在零式戰鬥機掩護下又對38特遣隊實施攻擊。結果在F6F戰鬥機與艦隊防空武力的密切配合下,光是當天早上10點45分到56分這段時間,就有20餘架T攻擊部隊的轟炸機及零式戰鬥機遭擊落。整天空戰打下來,僅有負責空襲呂宋島北部的福蘭克林號航空母艦遭到日軍擊中而已。
迎向雷伊泰灣大海戰
日軍在10月15日的空戰中遭遇慘重損失,光是由胡蜂號(USS Wasp, CV-18)上起飛的第14戰鬥機中隊(VF-14)地獄貓,就聲稱打下了30架T攻擊部隊的入侵者。福留繁還是不死心,命令T攻擊部隊在16日大舉出擊。但是在F6F與艦砲組成的龐大火網之下,T攻擊部隊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卻只是以一枚魚雷擊中已經負傷的休士頓號巡洋艦。
在針對台灣實施的空中掃蕩,乃至於在外海攔截T攻擊部隊的戰鬥中,美軍以不到100架飛機的代價,給日軍造成了300架以上飛機的損失。第38特遣隊只將受傷的坎培拉號與休士頓號拖回烏里希環礁維修,其餘艦艇持續南下菲律賓,與第7艦隊一同投入雷伊泰灣大海戰。雷伊泰灣大海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而日軍在這場海戰中得不到任何來自台灣的空中支援。
雖然此刻日軍在台灣仍有不小的航空兵力,但是在接連五天下來遭到尼米茲的迎頭痛擊後,福留繁與豐田富武都不敢再派任何飛機升空迎戰。倒是負責防衛菲律賓的第1航空艦隊司令大西瀧治郎,從台灣近海航空戰中認知到日本飛行員已經無法抵禦美國飛行員的事實,決定以僅存的飛機對來襲的第3與第7艦隊實施「一機換一艦」的自殺式攻擊,開啟了神風特攻隊的歷史。
T攻擊部隊的失敗,也就此改變了日軍進攻美軍艦艇的戰術。後來接任第38特遣隊司令的老馬侃(John S. McCain Sr.)將軍就表示,後來他們在進攻日本本土的行動中,再也沒有遭遇到日軍的「夜襲」。前面提到的20歲菜鳥王牌飛行員博爾利,在海上漂泊了五天後,終於為潛艦鋸齒魚號(USS Sawfish, SS-276)救起。
鋸齒魚號的任務是打撈在台灣外海跳傘的B-29飛行員,結果卻救到了駕駛地獄貓的博爾利。空戰爆發的過程中,台灣周邊氣候不佳,博爾利少尉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橡皮筏上渡過颱風的美國人。美國海陸軍在台灣近海航空戰中贏得的勝利,不只為後來麥克阿瑟將軍重返菲律賓打下了基礎,也鼓舞了台籍抗日人士的士氣。
台籍《大公報》記者李純青,就在社論中指出:「雷伊泰登陸,應該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是繼大炸台灣以後一個連續的行動。這行動緊跟著大炸台灣而實現,也可以證明美軍的攻擊力量,確實雄厚無比。台菲彼鄰,今日已形成為一個戰略單位,炸台灣與炸菲律賓的效果,實際相同。登陸雷伊泰,不過是菲律賓本體大戰的開始,菲律賓本體大戰的性質,必是美日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決戰。」
提到習近平在今年1月2日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發表的第六次《告台灣同胞書》。可實際上最早的《告台灣同胞書》,卻是由台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在1944年12月發表的,其實就是受到美軍在台灣近海航空戰勝利後的激勵,讓他相信台灣回歸祖國不再是夢。可見並非所有台灣人都如民進黨、時代力量一般將轟炸視為苦難的歷史。
那麼一般平民百姓怎麼看呢?其實根據童年時代在宜蘭長大的前空軍總司令黃顯榮將軍回憶,他曾多次親眼目睹藍色塗裝的美國海軍艦載機從自己頭上飛過去。然而F6F不僅並沒有向黃顯榮開槍掃射,反而還激勵了他在戰後做出報考空軍官校的決定。可見對於台灣近海航空戰的論述,絕非所有台灣同胞都是站在日本軍國主義者角度思考的。
如何看待台灣近海航空戰?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部分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喜歡站在日本軍國主義的角度看待二戰歷史?尤其是盟軍對台灣轟炸的歷史,在這些人的描繪之下,似乎變成了是美國在侵略台灣,日本在保護台灣?在網路上,筆者甚至還看過如此倒果為因的推論:「若非有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飛行員們駕駛零式戰鬥機在空中浴血交戰,這些古蹟早就都被夷為平地了。」
以上這段對美軍空襲台南的描述,不能夠算完全錯誤,但是筆者要在這裡反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若日軍不先發動太平洋戰爭,台灣是否會被轟炸?即便是對於想繼續接受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其實也該對當年的日本軍國主義聲討譴責的。為什麼?因為我們仔細回想,如果日本不發動侵華戰爭,甚至去招惹了美國,當年的中華民國有什麼能力收復台灣?
所以如果沒有日本先發動戰爭,就根本不會有後來的台灣光復,親日派譴責盟軍的行為,實在是讓筆者難以理解。其次則是今天的台灣,究竟該如何看待台灣近海航空戰?如果脫離藍綠統獨之爭,其實台灣近海航空戰背後代表的不只是台日特殊關係,同時還要顧慮到美國的立場究竟為何。民進黨政府持續一面倒肯定過去日本的殖民統治,是否會與美國人信仰的二戰史觀發生衝突?
今年3月23日與3月24日,筆者在亞利桑那州參觀土桑戴維斯·蒙森(Davis Monthan Air Force Base)的基地開放活動。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表演,就是F6F地獄貓戰鬥機在空中擊落零式戰鬥機52型。從這項表演中可以看到,美國人的是非觀還是根深蒂固,明確認知二戰時的日本是發動戰爭的侵略者,是必須要被打倒的「壞人」。
以F6F為代表的美國海軍,則是打擊軸心國侵略者的好人,所以當零式戰鬥機冒著煙模擬被擊落的畫面出現時,現場群眾都給予熱烈掌聲。即將今年11月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也將延續這場表演的思維邏輯。美國人或許對韓戰、越戰、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戰爭抱有質疑,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位永遠不容挑戰。
台灣人真的要為了反擊「國民黨史觀」,不惜得罪美國嗎?前面提到,在10月12日擊落四架敵機,後來又在台灣海峽漂流五天的博利爾,其實戰後也來過高雄駐防,還結交了不少自由中國友人。參與台灣近海航空戰的老馬侃,就是去年過世的友我參議員馬侃三世(John S. McCain III)的祖父,難道民進黨要把這些美國朋友都形容成「壞人」嗎?
從《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中有陸資的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大陸人正在積極爭奪太平洋戰爭中美合作的話語權。許多關於盟軍空襲台灣的簡體書籍,近年都在對岸出版。鑒於盟軍空襲台灣的軍事行動與戰後台灣主權歸屬有密切連結,大陸方面的意圖是相當明顯的。總之希望台灣的政治人物,不要事事都從選舉考量出發,最後把事關國家的歷史話語權都讓給了對岸。
有趣的是,文中提到的馬侃家族、李友邦與李純青等戰時中美兩國盟友,到了戰後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馬侃成為自由中國在美國最堅定的友人,李友邦因親共遭到政府下令槍決,本身就是中共地下黨員的李純青則選擇留在大陸。李友邦與李純青的發言固然可以質疑,然而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政府,卻又要把兩位紅色台灣人視為反國民黨英雄看待,豈不諷刺?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