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07月06日2019年
Popular Posts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06月05日2020年
- 【許劍虹:華美軍事之旅18——新旅程的開始。】04月10日2022年
- 熊玠:破解「台灣地位未定論」—— 揭開政治迷夢,讓國際法大師告訴你臺灣身份的前世今生10月03日2018年
- 顧長空:「罷韓過後,韓國瑜如何重拾初心?...
訂閱我們
關注我們
參觀完了越南共和國博物館後,筆者、吳尚融與施智揚馬不停蹄的開車前往杭亭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採訪二戰期間到中國戰場上,駕駛B-25米契爾(Mitchell)轟炸機投入對日作戰的大衛·海沃德(Dave Hayward)中尉。這趟發生於3月17日的訪問,也是2019年華美軍事之旅的第一次口述歷史專訪。
海沃德1922年出生於南加州的帕沙迪那(Pasadena),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投效美國空軍的前身,即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1943年3月,完成飛行訓練的他前往印度恰庫利亞(Chakulia),參加第10航空軍麾下的第341大隊第22中隊投入對日作戰。
隨後以恰庫利亞以及雲南省的羊街機場為基地,海沃德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駕駛B-25執行了53趟任務。雖然他攻擊的目標,絕大多數都在緬甸境內,但是這些轟炸行動卻大大舒緩了駝峰航線的壓力,讓盟軍能更有效率的向國民政府輸血,對抗戰大局的幫助不可忽視。
與中國飛行員結緣
有趣的是,海沃德與中國的結緣並不是在他1943年被調往遠東以後才開始的。當他還在亞利桑那州的威廉斯基地(Williams Field)學飛行的時候,就已經與派到路克基地(Luke Field)受訓的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即空軍軍官學校第12期畢業生結下友誼。
原來在1941年3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從而讓中華民國空軍得以派遣飛行員前往美國接受飛行訓練。時任空軍軍官學校總教官的陳納德,認定中華民國空軍的重建工作要從戰鬥機飛行員的養成開始,所以要求第一批到美國受訓的第12期飛行員一律只接受戰鬥訓練。
考量到大批中國飛行員出現在美國,可能會讓當時對外還不夠開放的美國人民產生種族優越感,陳納德特別挑選其實已經在空軍官校接受完整飛行訓練的第12期畢業生前往路克基地。根據在路克受訓的第12期畢業生陳炳靖回憶,唯有這樣才能給當時的美國人帶來中國人是飛行天才的第一印象。
海沃德也表示,當時他在威廉斯基地結識的中國飛行員,都至少有100小時的飛行紀錄。雖然飛行技術備受肯定,但是這些中國飛行員在海沃德的印象中大多不會講英語。只有三位出生在美國及菲律賓的華僑飛行員,能夠用流利的英語和他溝通。
不過海沃德對中國飛行員觀感極為良好,認為他們都是一群有禮貌的紳士。在國軍飛行員需要的時候,他也會協助他們學習英文以面對美軍的語言考試。由於存在擊敗日本這個敵人的共同目標,中國與美國飛行員之間在文化、血緣、宗教以及歷史上的差異都被丟到九霄雲外,保持極為緊密的互動。
路克基地的國軍飛行員,甚至還帶著海沃德去華僑開設的中國餐廳品嘗中式料理。所以早在抵達中國戰場以前,其實海沃德對中國人與中國文化就已經不陌生了。此外根據海沃德的回憶,在路克基地受訓的國軍飛行員喜歡甜食,常常到店裡面去購買一盒又一盒的糖果回到基地裡面享受。
拱衛駝峰航線的安全
我們都知道,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伴隨著滇緬公路的淪陷,國民政府靠著美國提供的駝峰空運才能持續將對日抗戰堅持下去。為了給中國戰場輸血,約有400名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飛行員命喪喜馬拉雅山,給中美兩國並肩抗擊法西斯的歷史寫下佳話。
可是光靠運輸機的飛行員,並無法維繫駝峰航線的正常運作。因為日本陸軍航空隊的一式戰鬥機「隼」,時常由緬甸北部的密支那機場起飛攻擊駝峰航線上的美軍運輸機。派遣P-40或者噴火式戰鬥機護航駝峰航線,從當時盟軍的角度來看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方法。
首先在「歐洲第一」的戰略思維下,中印緬戰場從美國取得的後勤補給本來就相當有限。二來則是駝峰航線地形複雜又氣候惡劣,貿然派遣P-40戰鬥機進入喜馬拉雅山,不只增加飛機發生事故的風險,而且還將浪費掉第10航空軍已經十分有限的燃料。
畢竟P-40的飛行員,永遠無法預測何時會在駝峰空運上遭遇到「隼」,派遣他們執行巡航任務,結果也只是毫無意義的消耗燃料。而且在氣候惡劣,視野不佳又到處都是高山的駝峰航線上長期飛行,也增加飛行事故發生的機率。所以最根本的方法,還是以B-25轟炸機來抵銷密支那機場的戰略價值。
海沃德表示,他們的任務不是直接摧毀密支那機場,因為被炸毀的跑道可以馬上修復,這類攻擊的結果同樣得不償失。日本這個島國的致命缺點,還是在於天然資源的不足。所以第22轟炸機中隊炸射的目標,還是以曼德勒地區的日軍公路、鐵路、橋樑、內河船運以及倉庫為主。
切斷鐵路、公路及內河船運,炸毀倉庫對日軍而言,意味的是用於支撐一式戰鬥機的燃料、彈藥及糧食無法運往密支那機場。只要一式戰鬥機起飛的數量減少,就意味駝峰航線上的運輸機將加安全,國民政府取得戰略物資的效率必然大幅提高。
所以第22轟炸機中隊,雖然起初沒有直接到中國參戰,但是對抗戰大局的影響還是能用「勞苦功高」四個字來形容。除了炸射交通線外,第22轟炸機中隊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對緬甸境內的日軍,還有由日軍扶持的緬甸國民軍空投心戰傳單,呼籲他們盡早放棄對盟軍的抵抗。
緬甸國民軍由現任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之父,被視為緬甸國父的翁山將軍(Aung San)所創建,以驅逐英國殖民勢力為該軍的首要宗旨。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緬甸國民軍接受日軍訓練,並配合日軍針對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行動,曾給東南亞盟國勢力帶來巨大的破壞。
所以海沃德投下的傳單,除了有用日語或者漢語撰寫的之外,同時也還有緬甸文的。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1943年9月3日義大利王國投降前,由第22中隊向日軍及緬甸國民軍傳達此一訊息的傳單,上面還以漢字「一千九百四十三年九月三日」表達了「伊太利」退出軸心國的日期。
後來在翁山將軍的領導下,緬甸國民軍於1943年11月暗中恢復了與英軍第14集團軍司令斯利姆將軍的聯繫,表達隨時可能轉換陣營的立場。而在英軍對緬甸首都仰光反攻的過程中,斯利姆將軍確實得到了翁山將軍的協助,這與第22中隊當年投下的傳單,或許也脫離不了關係。
掃蕩中國沿岸的日本船隻
1944年1月,原本隸屬第10航空軍的第22中隊奉命調往雲南省的羊街機場,併入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第14航空軍。他們的任務,轉變為低空炸射在越南北部外海以及海南島周邊活動的日本船隻,執行的仍然是切斷日軍交通線的任務。
進攻越南目標時,他們由雲南的羊街起飛,如果要炸射海南島的話,出發點則是廣西的南寧。不過打擊海上目標與打擊陸上目標不一樣,這次第22中隊被要求降低到樹梢的高度實施低空攻擊。但是也因為這個降低高度的命令,讓第22中隊蒙受慘重損失。
海沃德表示,當他在1944年4完成第53趟任務,準備回國之際,編制下有18架B-25的第22中隊被打掉了12架飛機。所幸在中國軍民幫助下,第22中隊的人員只要不直接摔死,都能得到幫助回到基地。無論是國軍、共軍、地方軍還是老百姓都致力於救助落難的美國飛行員,讓他對中國人的印象始終良好。
而在他完成使命,返回美國之後,被編入第14航空軍第69混合聯隊的第22中隊仍持續在中國的戰鬥。他們為反攻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將士,提供了最直接又強而有力的空中支援。假若不是來自第22中隊的B-25支援,國軍想要打下騰衝的城牆,又豈是那麼容易。
據海沃德的隊友回憶,當國軍進攻日軍控制下的山丘,遭到機槍或者火砲壓制的不能動彈時,他們便會透過美軍顧問聯繫第69混合聯隊。隨後一架來自第51戰鬥機大隊的P-40會飛往這些日軍陣地上空投下煙霧彈,指引第22中隊的B-25前往炸射。
緊接著,B-25投下的高空炸彈就會讓日軍機槍或者火炮陣地立即「安靜」下來。隨後國軍將士們就發起反攻,奪回日軍駐守的陣地。凡是參加過第22中隊的老飛虎,都為自己協助國軍收復失土深感驕傲,哪怕是沒有參加滇緬大反攻的海沃德也不例外。
永遠的中國之友
對日抗戰勝利之後,受到大陸赤化與韓戰爆發的影響,中共與美國的相互敵視讓海沃德有整整40年的時間無法踏上中國這塊他所熱愛的土地。在1979年以前,美國雖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建交,但仍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讀者們可能會問,他去不了大陸,不是還有台灣可以來嗎?
從常理推斷,被派往路克基地受訓並結識海沃德的國軍飛行員,絕大多數應在1949年追隨政府來到台灣。累積大量對日實戰經驗的他們,在中華民國空軍也多大有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海沃德在冷戰時代訪問台灣是遠比去大陸還要有邏輯的。
然而海沃德在被分發到第22轟炸機中隊後,就與這些中國老朋友斷絕了聯繫,無論他們在空軍中當到多高階的將領,都沒有辦法邀請海沃德來台灣作客。再來則是他所服務的第22轟炸機中隊,為100%的美軍飛行單位,裡面沒有一個中國飛行員。
如果海沃德是被分發到同樣裝備B-25,但是由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指揮的第1轟炸機大隊,那麼他仍有可能因為與國軍飛行員並肩作戰的情誼而被請來台灣。不過對於中美空軍混合團,他表示自己只有聽說過,卻無緣參與。
更重要的是,戰時海沃德絕大多數的時候駐紮在印緬戰場,到中國的時間非常短暫,無法與國軍有影響力的軍官建立友誼。所以要等到大陸改革開放,對世界重新開啟大門之後,他才能跟著第14航空軍協會的戰友們一起重新回到年輕時所為之奮戰的土地。
海沃德從1989年開始,已先後造訪大陸不下五次。而且這段時間美國與大陸的關係無論是好是壞,都無法改變這位二戰老兵對中國的一往情深。他最後一次對大陸的訪問,是到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參加2015年9月3日舉辦的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與大陸的交流如此密切,可能會讓很多台灣讀者認為海沃德先生認同了中共的抗戰史觀。可事實上卻全然不是如此,他選擇去大陸只是因為中國大陸是他70年前所奮戰過的土地。二戰時的印緬戰場上沒有共軍,中國共產黨也沒有空軍,海沃德沒有與中共並肩作戰的記憶,當然沒有認同中共政權的可能性。
相反的是,剛回去中國大陸的那幾次,他還因為中共忽視蔣委員長領導抗戰的態度有些不愉快。海沃德非常明白,二戰時與美國並肩作戰的中國是蔣委員長領導的中華民國。而且在接受中共官方媒體訪問的時候,海沃德還是不會迴避提及這一點。
有次中央電視台邀請海沃德上節目,談談在中國作戰時有哪些紀念品最令他印象深刻。結果他拿了一份上面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寫著「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字樣的血幅(Blood Chit)上去。當下中央電視台領導高層為表示寬宏大量,沒有當場阻止海沃德。
不過等海沃德回到美國後,有天收到中央電視台寄給他的DVD,放出來一看才知道與國旗有關的畫面通通都被處理掉了。所以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海沃德表示中共當局在面對歷史問題時還是極度缺乏自信,並希望美國與國民政府在二戰時發揮的作用能有真正被重視的一天。
儘管如此,海沃德仍堅持自己要當中國人的朋友,對「貿易戰」爆發以來的美「中」關係深感憂慮。對於筆者提出,飛虎隊歷史能夠把美國、台灣與大陸團結起來的觀點,老先生深表贊同。他期待自己「為中國而飛」的歷史,能消除美國與兩岸中國人之間歧見與誤解,帶來更多的友誼及合作。
【顧長空:國民黨可以從川普身上學到什麼?】